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这算是高手秘诀吗?!

(2008-01-06 11:51:48)
标签:

杂谈

分类: 高尔夫技术杂谈

这算是高手秘诀吗?!

 
    许多新手常叹:高尔夫太难学了!
 
    虽然不是高手,但我却觉得不难。原因是我掌握了正确的握杆方法,懂得理解世上的所有高手不管其上杆的动作有多少区别,但他们在击球时的过杆轨迹都是基本一致的。所以,他们的收杆姿势大抵相差无几。我因此有所感悟!原因很简单:在任何人做一个快速发力的动作时,他只要是顺畅完成,那么,只要是动作稳定,他就一定只有一个姿势,不管他重复做多少次都不会有太多偏差。象中国的乒乓球手,在世界上鲜有对手。谁都知道,中国的乒乓球手从小就开始刻苦训练,一个扣杀动作每天练上几千几万次,练了N年,已近乎差之亳厘,纯属下意识机械动作。自然无人能敌!
 
    几乎所有的顶尖高手在击球前都会做空挥动作。很多人不明白其中奥妙,只以为是预热身体。殊不知他们真正的目的是在回忆挥杆的动作和节奏。因此,我开始对着镜子空挥练动作,摸仿加西亚的挥杆姿态。练习场上,我鲜少击球,只一味对着垫上的胶梯加速击打并顺势做出象加西亚般的收杆姿势......偶尔才照着演练的动作打上几个球。
 
    击球时不要只想对球发力!你需要做的只是有速度的挥杆过程。

 

    这是有依据的。挥杆轨迹决定球路;过杆速度决定球的距离。

 

    所有高手的收杆动作大抵一致,远打者的过杆是全力加速的。即便是看似柔柔的ELS,在他触球前的一霎,我们也可以看到他的全力释放!中国的大多教练可能打得一手好球,但不一定能悟出什么道道,悟出了也未必能说得清楚。这与思维和表述能力有关!从学者说难就正常了。

 

    学球要坚持执着,动作固定划一了就会有为!看到很多球友在练习场练球,且不说动作如何的不协调、不稳定。单凭看他们一杆不同一杆的姿势,打出的球一个不同前一个的质量。我就觉得此属败举,乃自陷万劫不复境地的大错!暂且不说由于练多后形成固定的动作错误,日久难改。单凭他们打完一球后便紧接着打击下一球,不管好球坏球也不加思索的练法,这是练球吗?我敢断言:此君真是"路漫漫"了(尚不言求索的结果)!

 

    练球的第一重是练动作姿势,是初级问题,非常重要!是万丈高楼的基础。如何看待和练动作,仁者自清!

 

    练球的第二重是调整和巩固,是中级阶段,也很重要,是进步退步的环节。调好了更上一层,调坏了五不象。惨不忍睹!缘何有此言?道理很简单。调得好就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调不好则乱,一场球下来,白球乱飞,杆数又回到旧社会。谁还能乐?!这个时期很折磨人。有可能出现两个极端行为:一种是越打越好越稳---来劲;另一种反之,最后甚至会由此封杆---不玩了......

 

    练球的第三重是巩固和习惯,练球是为了温习和巩固自己的业己成型的技能动作。此时的练球,除了因为换杆需适应新杆要多打之外,练球的另一个首要目的是:练如一的挥杆节奏!每打一杆都象是场上击球,从握杆、试挥、站位、瞄球、调整到挥杆击打。每一个环节都做得很充分。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后你就能在场上打好且不会乱套的每一杆!

 

    不知在观看顶级大师们的比赛时.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他们在每一次击球前,从握杆起到击球,他们都会、而且都是做千篇一律的事情!泰格犹之,从他收杆的动作就能知道这一杆的好坏。正所谓"习惯成自然",人一旦有了自然的行为习惯,心里的意念会容易专注且处之泰然.做这个行为(挥杆)时当然更容易做到无旁念的自在。这就是打造习惯性的最大妙处

 

    一、平时的练球。

 

    当练球练到一定的程度,球,打好了,扎实了,有了一个定型的动作。此时,练球是为了记忆。每一杆击球更不能随便了!在训练习惯性节奏的同时,你需要更认真地对待每一杆。假如,你心不在焉、太过于疲惫......状态不在的时候,你最好别练!因为,你的每一杆臭杆,可能会让你原来的动作参进太多的臭杆动作,太多了就会变型;到了场上,面对复杂的球位,或许你就会想起你常打的那些臭杆。比如,你练发球会时常打出大左扎球,到了面对左侧是障碍区的球道时,你就会想起你练出的那些左扎球,你就会下意识地担心起来。

 

     人,一旦有了阴影,心魔就会冷不防地冒出来。心魔作崇之下,安能"入定"而"自然"?有自然也多是痛心疾首的一杆!

 

    二、下场前练球。

 

    是找感觉的练球,此时更需要认真而专注。

 

    临阵前的记忆更容易影响你的这场球!很多球友一定有这种经历:在连续推失两三个1码球之后,面对一个又是如此的距离推杆时,你往往会很恐惧,会认为自已不能推进。结果,你的手和身体会僵硬......或许你会急切地转头去看,杆面就开,球滑出右洞边;或许身手会失去同步协调,于是,双手盖过,球偏向左洞边......

 

    是针对性的练球,这是因为攻略的需要。

 

    每个人都有自己比较稳定的开球距离,每一个球场也有一定的码数,有经验的球手下场前会研究码数本。看每个4杆洞减去自己的开球距离后大约剩多少码?3杆洞是多少码?这时,他就会预先知道打这个场子,将会用什么杆最多。下场前就会多练这几根杆,下场后,一拿起这几杆,他的信心都会是满满的。有了自信,那些障碍引发的杂念自然就会少......

 

    还有习惯性节奏的练习和坚守,这一环节太重要了!在你做一件习惯性的行为的时候,你是很自然的,近乎于下意识的,你的心界、你的脑际几乎没有什么二念......灭境灭心,万事皆空无色相,唯专注一击耳!

 

    打球最好无为、自然;话是轻松,做起来挺难!再一想也不难,不是吗?即便是三轮车的菜鸟也会有打鸟射鹰的时候或机会。我也有过一杆进洞;有5杆洞推和四杆洞切鹰的斩获。如果一场球洞洞如此那还了的?!当然,这显然是不能以"一切皆有可能"的豪气去妄念的。

 

    我们可以这样想:除天时地利之外,我们都有潜能打好高尔夫球!要打好球,"自然"是至关重要的。在我们单杆或单洞打出至妙的好球(或说射鹰擒鸟)时,那一杆或那几杆一定是完美的!我们挥杆标准,击球中了甜点,球的落点恰到好处,入洞的线路选择恰当,力度刚好。一切很顺畅,很自然。这证明是有能力拥有高超球技的。但问题是我们大多数时候都没有这种"自然"!原因何在?

 

    很多球友大多自嘲说:那是蒙的,凑巧!我暂止相信是凑巧蒙着的,但毕竟你能!由此,我更确信:只要还有体能打出一定的距离,我们都能打好高尔夫球。

 

    那么,怎样才能打好一场球呢?这就不能无为,要练。

 

    练出一个稳定的扎实的击球动作,象乒乓国手那样习惯成自然,百挥如一;练就在任向球位都能拿出解决之道。当面对小白球,你能很自然很自信地挥出一杆时。你就是高手!

 

    顶级的高手面对身边和球场一切复杂的"境"时,要做到无为、无欲、无念。这需要灭心!这是最难的,也是阻碍我们成为顶尖高手的"魔鬼"叫心魔。要除此魔,需要无为的心态!无为,听似简单,实属深奥。

   

   怎样去打好一场比赛呢?

    

    试场,选择利器。

 

大多数的球手,在参加比赛时常常会发挥不出平日的水准。甚至会打出很烂的成绩,最终输掉比赛。除了身体状况和大赛的紧张不适,还有什么原因?

 

我在最近几年里,常常到现场去观看有世界顶尖球手参加的赛事。我注意到这样的一个现象:国外的一些顶级球员,练习日的球包里装着不止是规定以内的14根杆!除了正常的一套杆之外,他们的球包里多了几支诸如2号铁、大角度挖起杆和铁木杆之类的特殊杆。有些竟然还带有两支以上的一号木......初时,我不是很在意这个现象,只以为他们是备用两己。所以,也不知道其中的奥妙。后来,我才明白了......

 

2006英国公开赛上,四场球,泰格仅仅用过一次一号木开球!

而2007英国公开赛上,冠军得主哈灵顿前后换用了三支一号木。 

 

我想,大家都知道是因为什么!大家知道,每一个球场都有所不同。在设计上也总是有不一样而独特的风格。球杆的设计和制造也有其特别之处,如杆身的硬度和杆面的弹性会有所不同,杆面的倾角(度数)不同,一些球杆还加上配重螺钉以制造左、右曲球的飞行弹道。

 

在球道广阔,水障少和沙坑偏浅的球场,左曲低飞的前冲弹道会占尽优势。而面对英国公开赛球场那些桶状的沙坑,你就需要象泰格一样,选择恰当的球杆,打出尽量能控制落点且滚动少的球路......练习日试场之后,你球包里多出的某支杆,或许就成为你攻城掠寨的利器。

 

面对不同的球场,除了武器,你还需要制定不同的攻略。这是每一个高手在决战前都应该要做的准备。

 

试场,观察球场。

 

我注意到几乎每一个顶尖球手,在试打时就很用心地观察球场的每一个角落。他们有时用一号木开球后,又用球道木或长铁杆再开出一球。经过比较后,他们会在球道本上标出每一洞(自认合适)的最佳落球点和球位,并记住此点离果岭的距离。此时,他们的杆弟也不会闲着,杆弟会在此标注的球位四处走动,去落球距离的球道两侧,看看有没有隐匿的障碍,观察长草的状况。

 

果岭的形状和周围的环境是他们最侧重的。何处平坦,何处有坡度,坡度的走向和距离数据等都会一一画下来。这里有个"术语",叫"果岭图"。记好了才能更好地帮助自已考虑避开果岭边的陷井,才能在攻击果岭时明白旗洞的状况而选择攻击的线路和落点区域。擒鹰捕鸟才会更加有谱......不是吗?当果岭有侧坡时,你起码可以把球昂在坡下。有谁会喜欢给自己留个下坡的推杆位置......

 

遇到果岭前后或感觉有可能落入的沙坑,他们会在这些沙坑扔下几个球,然后不顾满脚沙子去练几下沙坑击(练习果岭边上的沙坑绝对不如场上的来得真实)

 

各个球场因所在的地域不同,空气的温度和湿度都略有不同。即便是同一个球场,一天里的早晚和中午都会略有不同。所以,你击球的距离可能会和你平时的距离有一定的误差。在试场时,在100150码桩的球道上打上几个球,这样,你就不会有疑惑了。

 

在北京太伟的那场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认知。北京天冷露重,我攻击果岭的距离每次都短几码,原先,我还以为是自已没力了!后来细想才明白:除了露重空气阻力之外,球和球杆遇冷后也会丧失一定的弹性。

 

试打时的球道观察和数据收集,这一点很重要!和很多的国内职业球手打过球,问起后知道鲜少有人会做这些准备。多次参加中信业巡赛,我发现也没几个业余选手知道:试打时都该干些什么?

 

一味地强打强攻,靠仅有的半桶水处理球的能力去应付是不会能打好球的。没有对球场进行熟读,没有预先制定可行的攻略方案,等到球位出现了状况需要解救时,此时,你已经输了!

 

功课,制定攻略。

 

好了,让我们爽爽地泡泡脚,让白天走累了的腿部血液更畅流,这会让你的腿明天不酸胀。此后,我们该静下心,开始坐下来仔细回忆试打时观察球道的细节,结合收集到的每一个数据。功课开始了。

 

首先,在18洞中你觉得有几个洞用一号木开球会有可能出现问题。在(你的)正常开球距离的球位有什么需要顾忌的吗?假如,你的一号木时常会左扎或者右曲,而有些球道又是狗腿或很窄。那么,在这种情形下,你要考虑球可能飘去的地方有没有水障或是OB区;你可以考虑用三号木开球了。问题是:如果三号木开球,距离可能会影响你攻击果岭的下一杆!这时候,你必须要谨慎思考。很多人开出的球上山下水、躲进丛林杂草后才后悔,但此时你只能思考怎样才能不在此洞打出+2以上的杆数了。

 

在觉得有危险的球洞,攻略是守,超标准杆昂果岭+1也认了!

   

    我们对手中用惯了的每一支杆的距离,一般都比较明晰。很多人对其中的某一支铁杆犹具心得,一旦拿到手上,信心就足。假如,你的7号铁精准,对150码的距离最有把握。那么,你为什么不把攻果岭的那杆尽量的放在150码处呢?我们可以从试打的用杆数据来判断,自已打这个场子都用了什么杆?使用次数最多的又是哪几支?得出结果后,在比赛前的练习中我想你该知道要多练的是哪些杆了。

 

   

    这是我以前写的一些学球心得,现在再看时觉得很有用。斗胆写出来,希望能得以交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