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李峰闲侃录
李峰闲侃录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6,564
  • 关注人气:63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妄论中国高尔夫。

(2007-07-16 10:27:25)
分类: 杂谈集
    在中国举办的一些国际大赛上,鲜少看到参赛的中国球员能入围决赛轮。占有天时地利人和却不能为,一哥张连伟表示差距是最主要的原因。“有差距,我不是第一次这么说了,这个差距还很大,”按理说高尔夫球流入中国也有二十多年,我们职业球员的球龄也有很多在十年以上。这和保罗卡西,斯腾森等人的打球历史时间相仿,但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距?这引发了我的思考。

 

    是人种的体质上有问题吗?不是。
 
   青岛华山和广州九龙湖的中巡赛上,酷热的天气很容易耗尽人的体能,而年过四十的张连伟没有因此显出疲态!这可以说明黄种人在高球的比赛中不存在体能上的劣势。
 
    是人体的材质上有问题吗?不是。
 
    袁浩壮实,陈雨瘦长,元天个小。但他们的击打距离动辄300码以上,这甚至让一些同组的大块头欧美球员乍舌。这可以说时我们在击打水平上没有绝对的问题。
 
    体材和体能没有问题,剩下的就只有技战水平的问题!
 
    首先,我们从技术方面讨论一下。高尔夫的击打技术说白了不多,这些技术都有固定的动作要领,可以通过正确的反复练习来拥有。问题是:我们的球手是否学会了这些技术,是否能随心所欲地去驾驭手中的球杆?学习技能这需要有好的教练指导另外,球员是否能一心一意去做到近似玩命的刻苦训练?这当然不能!中国球员存在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资金。
 
    在最近的中巡赛上,袁浩,李超,廖贵明以及吴康春,樊志鹏和唐伟等人的表现算是出众!他们出道不久,但强劲的势头已超越了许多老资格的前辈。这些人有一个看似恰巧的经历:为了选择参加过国家集训队的训练。袁,李,廖人及现在巳在女赛场上崭露头角的尚林艳,黄萍,李维,杨涛丽和冯珊珊等人也参加过这种集训这些球手有的曾经是上海中远队的集训队员!
 
    从这个现象来看,集中训练让球员得到了系统的技术指导和心理辅导,在身体强度训练上也得到了正确的引导,这些球员的群体水平有明显的大幅提升。这一现象是否给我们中高协带来启示?
 
    中高协领导多次提出,要加强三支国家队的建设,另外还有竞赛体系、训练体系,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围绕如何提高球员的竞技水平方面,能够采取一个更广的行动,目的就是在未来能够有更多的中国球手能够在国际舞台上有更好的表现。中高协副秘书长宋亮亮说:我们在培养优秀球员的这条路上,做更多的实际工作的决心。我们会在小球中心张小宁主任的率领下,加快三支国家队的建设,坚定高尔夫六类人才的培养,争取在更短的时间内,有更多的选手能够走上国际舞台,并取得更好的成绩。
 
    要打好一场比赛并获得佳绩,球员必须要具备运用自如的控球技术能力,攻守的谋略制订和执行方面,需要丰富的经验和稳定的心态来支撑。如何全面提高中国球员的竟争力,宋亮亮表示这也是中高协一直在研究的问题。“过去一直在琢磨如何提高技术、比赛中的心理素质这些问题,现在看来这样的效果并不明显。"
 
    控球技术可以通过苦练得到,但中国的球员鲜少有进过大学课堂的,很少有人曾接受过正规系统的逻辑思维教育。这必然使他们不能很好地独立去判断和处理很多问题!当今的发展潮流是组成一个团队,其中包括技术、体能、心理,以及专业球童和经纪人等团队的群力作用使球手的缺陷得到弥补如果还是靠个人单打独斗,将很难和人家抗衡。
 
    梁文冲在中国高尔夫界扮演了一个承上启下的角色,他表现出来的成就甚至超越了张连伟。但梁文冲不是一个人在拼!阿冲原来曾经是IMG的签约球手,专业的经纪公司为阿冲解决了大量的问题。这让阿冲省却很多烦琐事情,能专心地训练和比赛。尽管现在和IMG解除了经纪合同,但阿冲透露:“其实我现在有自己的团队帮我处理比赛、训练以及经纪业务,但是还不是很完善,因此目前以我个人为主来工作。”阿冲认为:什么事情都要外国公司打理并非最适合自己,自己的团队配合会默契一些。
 
    梁文冲的“出彩”究竟对中国高尔夫球界意味着什么?中高协副秘书长宋亮亮认为,他的成绩并不是偶然现象。宋亮亮说,“最近我们也在思考要换一个视角来考虑这些问题,比如在整体组织方面,如何让过去以‘个体户’形式参赛的球员,能变成一个团队,增加他们的归属感,增大团队的凝聚力。使大家能共享比赛等各方面的信息,相互协助着提高。”这从去年开始,中高协就已经开始着手这方面的工作比如前一段泰勒梅公司已经签约赞助国家队,由他们对我们的国家队,包括职业、业余和青少年国家队的装备和器材提供全面赞助。另外有一些厂家都非常感兴趣,包括职业球员、职业赛事如何进行包装等等,都在积极接触中。
 
    为什么我们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 致力于中国高球发展的中巡赛,虽然每年都在不断扩大规模,但并不能得到其他巡回赛事的认可。一哥张连伟表示,中国球员的整体实力若要提高并非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事。“一定要走出去,外面的比赛才是真正的赛场。”
   
    但问题是,高尔夫这项运动在中国还不够普及,社会的关注性不是很大,很多选手得不到社会的支持。记得上一年亚巡赛资格考试在马来西亚举行,丘志锋和袁浩这两位拿过中巡赛单站冠军15万奖金的球员尚为1500美元的费用发愁。当袁浩发现放在球包里的一万元人民币被盗之后,偌大个汉子竟急出泪来!这些钱可都是问朋友们借来的啊!这些冠军球员甚至还会为比赛费用犯愁,别的球员又何谈走出国门参赛?
 
    缺乏资金支持,这是中国高尔夫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之一;缺乏系统训练支持,是中国球员技战水准难以稳定和提升的根源!
 
    高尔夫不需要很大的力量,从灵巧的角度来理解,中国人是比较适合玩高尔夫的。它属于小球运动,而玩乒乓球和羽毛球这种不需蛮力却讲究精准和技巧的运动,中国人在世界上永远是一哥!我们在这项运动完全有出成绩的潜力。所以,我们对高尔夫充满了期望,真正关心中国高尔夫的人都希望球员能够迅速成长,但这需要时间。然而,如我们不能找出一个贴切的解决之道,那么,我们会白白等上更长的时间。
 
    近年来很多国内企业和境内外热衷人氏热忱关注并支持着国内的高尔夫运动,这些企业和个人花费数以百万计的资金赞助比赛。但我认为仅凭赛事的增多并不是解决中国球员不济的根本方法!如果从这些资金中分流出一部分,形成一个或偌干个高球基金会。用这些资金请来一些各方面的专家和国际顶尖教练,免费对潜质球员进行集训和新苗选拨培训一来,我们的球员能得到全面的系统帮助并迅速提高许,不失是一个好的办法
 
    关注吴阿顺的未来,或许能为我们带来个例的印证
 
    希望中高协能着实找到一个改变中国高尔夫现状的快捷办法,希望各界人士多多支持这项运动,也希望有更多企业关注和支持中国球手,群策群力使中国高尔夫与世界早日接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