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诺贝尔文学奖1946:赫尔曼·黑塞

(2007-06-27 23:01:53)
标签:

诺贝尔文学奖

分类: 作家简评

诺贝尔文学奖1946:赫尔曼·黑塞

 

诺贝尔文学奖1946:赫尔曼·黑塞

——张爱峰

    194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了德国诗人、小说家赫尔曼·黑塞,“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一个范例”。

    德国人又一次拿到诺贝尔文学奖,当然黑塞加入了瑞士国籍,但都是用德语写作的国家!我市特别喜欢黑塞的人,把中国翻译他的作品大多数都看过了!黑塞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他在艺术上深受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他的诗歌写的不错,但要跟浪漫主义的大师们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毕竟拜伦、雪莱的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相对而言我更喜欢他的小说,我读过他的《席特哈尔塔》《玻璃球游戏》《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荒原狼》,他的很多小说都很浪漫,尤其是一个中篇,忘了小说他的名字,外国人名太长,不好记,那个写老流浪汉的小说确实很别致,那个中篇是在流亡者文丛的一本书上。当然最喜欢的还是《荒原狼》,这个小说并不浪漫,而是充满了焦虑,写了哈里哈勒尔的经历。《荒原狼》曾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尢利西斯》。我一直觉得《荒原狼》写的比意识流三大巨著好多了,可不知道为何我们给了《追忆似水年华》《喧哗与骚动》《尢利西斯》那么高的赞誉,而对《荒原狼》的赞誉却并不高,但试问究竟有多少人耐着心一个字一个字把《追忆似水年华》《尢利西斯》厚砖头读完了?我读过,但没有很认真的读。因为我觉得他们写的水平实在不高,罗嗦的要死!而《喧哗与骚动》技术性很高,不错。但《荒原狼》比他们好的多,真正反映了那个时代欧洲知识分子的焦虑与迷茫!他的作品象征色彩明显,同时深受精神分析影响,着重在精神领域里进行挖掘探索,无畏而诚实地剖析内心,因此他的小说具有心理的深度。而心理小说那一派的作家水平也根本无法和黑塞相比。《荒原狼》还有一些很魔幻的色彩,我也很喜欢。说真的,我觉得人类文学史上,小说大师并没有多少个,但我觉得黑塞是一个,《荒原狼》是世界小说的经典作品,用不足两百页的篇幅表达了比《追忆似水年华》《尢利西斯》深刻的多的欧洲欧洲知识分子的内心孤独。黑塞晚期的《玻璃球游戏》写的也很不错,由任甚至认为这是一部科幻小说,但我觉得有些过分哲学化,有点伤害了阅读趣味!我觉得,哪天我也会写本《荒原狼》那样的心理小说!

                                爱峰打分:100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