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上左:宣怀竹筒鸡其实是宫保鸡丁的做法,却因为用竹筒做盛器便有了竹的味道;上右:虾籽冬笋用炒过的虾籽和冬笋一起煨制,增加了笋的鲜味,虾籽在唇齿间滋滋游戏的时候就多了更有趣的回味;下左:竹荪芥菜,“菌中皇后”竹荪搭配清脆的芥菜,展现的是原汁原味的美妙;下右:竹叶香扎肉是竹园最有特色的一道菜了,细品竹叶外的汁才知道浓浓的汁里浓缩了多少滋味,略咸略甜的口味很像是上海菜的味道,打开竹叶卷,肥瘦相宜的五花肉的美味是谁也抵挡不住的诱惑,入口即化后又吃到了笋干的柔韧,当然少不了竹叶的香气贯穿始终。)
竹子中空质坚,象征谦逊有度的君子,又能随遇而安,与其他的草木不竞,恰是高风亮节的诠释。在北京城里有竹子的地方屈指可数,想吃竹宴似乎有些妄想,而深藏在胡同中的竹园却酒香不怕巷子深,这里即可以赏到竹林的风韵,又有清末古典庭院的精细雅致,当然还有意想不到的竹之飨宴。
在北京城旧鼓楼大街西侧一条幽静的胡同里,有一座清末古典庭院,推开厚重的红门,园内楼阁相续,长廊曲折,竹林阴翳。踩着历史斑驳的印记,惊叹于这深深庭院中清代古典建筑和清雅脱俗的竹林竟如此和谐。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苏轼的名句已成千古名言,从而“居有竹”蔚然成风,溯之历代皇宫,官宦人家,下至文人雅士,无不喜欢栽种竹子。文人结伴流连诗酒、陶醉竹林之间,成就多少名诗佳作,竹林又是静心养性的好处所,清秀而不绝俗,森肃中显庄严,尤见竹子对中国文人精神影响且深且远。
位于旧鼓楼大街的“竹园”始建于清朝末期,是当时邮政大臣盛宣怀的私邸,又传说曾是大太监李莲英的花园,清末以来,马汉三、董必武、康生等诸多名人在此居住。他们选择这里,恐怕都少不了对这北京城里少有的竹园的情有独钟,这深藏闹市之中难得的幽静清雅居所,闲来漫步其间,忘却尘俗之忧,还有什么比竹更能澄清我们的心境呢?
曾去过扬州以竹闻名的“个园”,南方的确更适合竹子的生长,似乎随意就长得枝繁叶茂,倒是更觉得旧鼓楼的竹园难得了,竹林虽不及南方茂盛,却也风韵依旧,还有园子主人的爱竹之心,怕是要比那个建造“个园”的大盐商来得更执着些。历史没有给“竹园”留下太多沧桑,古典的庭院经过修缮现在已成为了对外营业的宾馆,典型的清朝庭院被淹没在那些参天的古树和竹林中,少了南方竹林的繁茂,却多了京城官宦之家的大气,竹林与庭院近百年的相依,造就了现代技术永远无法复制的完美。
苏轼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在这里得到了新的诠释,在竹园既可以实现“居有竹”的梦想,也可以满足“食有肉”口腹之欲,鱼与熊掌我们都要。竹园的抚松斋餐厅不仅有与古典庭院一致的就餐环境,还有口味清新的“全竹宴”,让我们不仅用眼睛观赏竹子,用心体味竹韵,同时也能够用味蕾品尝到竹的味道,这是苏轼没有想到的,却是我们可以享用的。
竹子,非草非木,是自成一系的常青植物,在北方冬季干枯的竹子又别有一番韵味,中国是世界上竹类品种最多的国家。竹子具有很广泛的用途,竹子能够吃的部分远比我们想像的多。
竹笋吃过很多,一直认为罐头装的冬笋过于圆滑鲜嫩,还是更喜爱新鲜竹笋保持原有的清香和略涩的口感。“竹园”的这道虾仔冬笋因为季节原因选用的是罐装笋,用炒过的虾仔加水一起煨制,增加了笋的鲜味,虾仔在唇齿间滋滋游戏的时候就多了更有趣的回味。笋干是古老的保存竹笋的办法,吃起来别有风味,竹排有赢鱼就是用鱼肉卷了笋干丝、火腿丝和香菇丝,然后烹制出的。传统的存储方法造就了竹笋全新的味道,似乎比现代的罐装技术更富有想象力。
竹荪是近年越来越时髦的菌类食品,它寄生在枯竹的根部,漂亮的外形和其它菌类所不能及的丰富营养使它享有“菌中皇后”的美名。竹荪宝葫芦这道菜是在竹荪中塞入调好的虾肉蒸制而成,虾的鲜味浸入竹荪的爽脆,原汁原味的美妙滋味,可以即刻达到回味悠长的境界。
常见的竹笋和珍贵的竹荪在“竹园”的竹宴上是两道清淡的菜,却也是食不厌精,百吃不腻。我一直在想,苏东坡未必如常人所想的那样肯轻易放弃美食,作为美食家,他绝不会对竹的美味一无所知。还有什么比竹更兼有风致和味道?也许,“居有竹,食其笋(荪)”才是他所想要的。
竹宴的制作离不开竹,最后大多吃的却不是竹,只是竹的味道。
清凉竹叶卷用竹叶卷起糯米制成的小点,蒸熟后糯米小点就有了竹叶的清香;宣怀竹筒鸡其实是宫保鸡丁的做法,却因以竹筒为盛器,便多了些滋味,美食配美器加上美景,如果再有一份好心情,美食的最高境界便在于此了。
竹园最有特色的菜恐怕是这道竹叶香扎肉了,细品竹叶外的汁才知道浓浓的汁里浓缩了多少滋味,略咸略甜的口味很像是上海菜的味道,打开竹叶卷,肥瘦相宜的五花肉的美味是谁也抵挡不了的诱惑,入口即化后又吃到了笋干的柔韧,当然少不了竹叶香气贯穿始终,能够享受美味的节奏也是一种品味。
无论是竹笋还是竹荪,无论是竹叶还是竹子,在“竹园”的竹宴上,超出我们想象的佳肴太多,超出我们味觉体验的美味太多。佳肴因竹而增添了不少自然的滋味,美味又因景增添了不少文化的韵味。
听说南方很多盛产竹子的地方都有全竹宴,当你游览完那些竹海之后,主人会邀你共进寒竹宴,那更为新鲜的竹宴如同野味一样,非得远行才能享用,这京城里的竹宴怕是没有竹海就地取材的新鲜,却也是闹中取静的美味,同南方的竹宴相比还多了几分官府菜的精细,种种滋味都在细品之间。
餐厅外水榭楼台,鱼儿嬉戏,夏天还可以傍水而餐,参天古树为荫,茂林曲径通幽,那份与自然的亲近早已让人忘记身在闹市之中。突然更加理解苏轼的主张,自然优美的环境、清新的空气比吃肉更重要,“食有肉,居有竹”满足的不仅是我们的欲望,还有那我们不经意间丢失的田园生活。
享用着竹之飨宴,享受着百年古园。美食和静谧的景致,不过是邀请朋友闲谈的附加。
2006年评鉴:喜欢在胡同中搜索美味的朋友,喜欢绿树参天掩映的古老宅院的朋友,当然这里非常适合商务宴请和让外国朋友看看老北京的胡同。
人均消费: 享用竹宴60元/人足够了。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旧鼓楼大街小石桥24号
电话:010-58520088
(本文刊登在台湾《美食玩家》的大陆食况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