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一天改变了我的世界,我所有种种的小资标签都因为这一天发生了转折。
老戴是北京媒体圈最早的一位美食记者,他当年在北京青年报开设美食专栏的时候,我还在大学吃食堂。5年前,我做一本美食杂志的主编时,陶醉于制作美食,和他相熟的摄影师不屑地说我们是家庭主妇,做的不是美食杂志。还有关于老戴最经典的传说,就是他在精品购物指南做美食半年体重增长了60斤。
直到两个月前,在凯帝斯的加州葡萄酒品酒会上见到他,并不是很胖,长得方面大耳,大富大贵之相,以至于之后我们带他去采访,往往他被先让到主桌上去了。虽然相见恨晚,但是我这个后来者对美食的感悟,使得我们成了可以用相同的美食语言交流的朋友。
这天他请我们去他家吃大闸蟹,是他妈妈专程从上海背回来的,因为我的大闸蟹情缘,特意背了相机,一进门,我就发现今天的相机白带了。大闸蟹和之后的寒菌油素面美味得紧,但也都简单直接得没有形式。
之后在老戴不大的房间里,我的相机不断地摄下了让我惊异的图片。因为是请我们3个女孩吃蟹,老戴的青釉花瓶里插了三朵菊花,他为我们泡了一壶上等的乌龙茶,当我正沉醉在茶杯中留下的余香时,才发现他的小屋子里除了书,到处都是茶叶。而他收藏的紫砂茶壶晃花了我的眼睛,都是出自大师之手,个个都身价上万,在他的仔细呵护下,各个包浆浓厚,色泽光润。照片中这个名为“莲子”,是我最喜欢的一个。
在好茶和上等的紫砂壶的语境中,我有了意外的发现,中国茶叶的品评体系及人文关系和法国的葡萄酒非常像,因为受到工业文明的浸染少,保存得相当完好,而且里面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