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道德与法治说课 走近老师
标签:
转载 |
分类: 教育教学 |
《道德与法治》新教材之《走近老师》说课稿(草稿)
霍山县第二中学
——安徽省2017年9月初中思想品德说课赛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我叫高凤琼,来自美丽山城霍山。
今天我说课课题是《走近老师》,我将从说学情、说教材(教材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说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设计反思六个方面,来说说我对《走近老师》一课的教学探索与思考。
一、学情分析
师生关系是初中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重要关系之一,对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促进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现实生活中,由于身心发展特点等原因,学生一面具有向师性,一面可能存在着这样一些困境:
1、自我意识、独立意识的增强,获取信息的多元化,对老师的权威产生“质疑”。
2、“恋旧”情绪。七年级学生刚刚离开朝夕相伴的小学老师,心理上一时难以接受和适应“新教师”,难免感到陌生,不敢与老师亲近。
3、心智尚不成熟,不能理性看待不同风格老师。
4、教学调整,教师调整对学生的影响。
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的需求,也是教学的需要,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教材分析:
我将从三个方面来说教材,分别是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内容在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和第二单元《友谊天空》的基础上,围绕着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引导学生深入地认识和理解身边的教师,学会接纳、尊重不同风格的老师。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与老师交往、沟通的意识和能力,增进与教师的感情,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共度教育好时光。本课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学生素养。
(二)教学目标
目标是灵魂、目标是方向。是“教什么”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教师职业所蕴含的价值取向,培养尊敬老师的道德品质;
主动增进与老师的感情,尊敬老师、理解老师、体谅老师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
自主探究、创新、协作能力:敢说、敢想、敢评、善合作、勇探究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教师的工作特点,理解教师工作的特殊性
知道不同的教师具有不同的风格
教学目标确立依据:
一是,深入了解学生,是教学目标确立的必要依据
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哪些可以自己学,哪些需要老师教)——教学有的放矢
学生的特征和学习风格——选择适合的教学组织形式
已有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学的必要条件)
可能的认知误区,不正确的价值观表现(教学的目的)
二是,教学目标确立与学科核心素养要求一致
道德与法治课,不知不觉中实现了对核心素养的培养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尊敬老师 责任担当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重点:承认、接纳、尊重不同风格的老师
教学难点:理解老师、体谅老师、主动培养尊敬老师的道德品质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
直观演示法:图片、音频、视频,激发学习兴趣,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
情境教学法:积极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学习活动中生成、体验提升
案例分析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明辨是非,培养理性精神
学法:
合作探究法:在探究材料的基础上,以自主、合作多形式,鼓励学生多动脑、多思考,多动口,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 ,以及分析归纳和表达能力。
体验法、感情交流法:通过自身生活体验和交流,使学生认同观点,从而主动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中,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合一。
四、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分析,我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中,设计了“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课文,合作探究——拓展延伸,巩固应用——总结全文,情感升华”五个环节,达到实现三维整合,突破重难点,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图片、趣味 |
它们被用来比喻谁? 有两种释义:一是表明老师是历史最悠久的职业;二是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因为老的词义解释其中之一是“敬词”。因此“老师”的称谓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 板书课题 |
学生观看图画,讨论与交流画面内容,大胆猜想,积极发言 |
激发学生兴趣。 导入是教学环节的一部分,不为了导入而导入 引出中华民族尊师的传统 |
|
讲授新课 |
环节一:了解教师职业 |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
活动一:感知不易:录制、播放《老师的一天》配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视频内容:上课 备课 批作业 学生辅导 班级管理 培训、、、等
观看 视频后,设置问题,组织讨论 1、 谈一谈,你的感受? 2、 (自主展示表达) 2、说一说,教师的工作包含哪些内容?尝试概括教师 3、你觉得合格的老师应具备哪些素养呢?(合作探究) |
1)观看视频后谈感受 (2)小组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出示的问题。 |
1、夸美纽斯“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教学素材选择来源于生活的“真实” 视频,引导学生去观察教师生活,感知教师职业生活; 2、通过问题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职业要求,认识到教师工作内容的多元性和工作时间的多面性。 3、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从了解老师到理解老师的不易。统一三维目标 |
|
|
活动二:情感升华 请你给他们的微信“朋友圈”评论? 准备教学素材 教师微信学生的生活记录,四条朋友圈 |
回复评论,敢于分享 |
活动体悟,情感升华。素养是个体与情境在长期互动中逐渐生成的。在体验中实现知识能力、道德情感的统一,在体验中感受生命的涌动与价值的提升 |
|
|
环节二:风格不同的老师 |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
活动三:课堂调查“我喜欢的老师” 引导学生形成调查结论: 1、老师有不同风格 2、每个人喜欢的风格 合作探究问题 1、为什么不同老师风格不同? 2、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对待风格不同的老师? |
自主完成调查,真实感受,敢于分享; 在教师引导下,形成调查结论; 合作探究,完成提问 |
1、课堂调查,听学生的“心声” |
|
|
活动四:出谋划策 1、我就喜欢语文老师讲课,他幽默风趣,总是让我们开心。我就不喜欢数学老师,他的课真无趣,除了做题就是做题。喜欢老师就喜欢哪一学科,怎么办? 2、升入初中两个月了,可我还是怀念原来的老师们,总想回到原来的班级,每天到学校都很不开心,我该怎么办? 3、喜欢的英语老师调走外校了,换来一另一个数学老师,原来最爱上的是英语课,现在······这次考试一落千丈,我该怎么办? 如何让敞开他的心门,走出误区? |
小组合作探究,分享,提出建议 |
通过三个情境,降低难度,落实教学重点“承认、接受、尊重不同风格的老师”,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越辩越明,提升学生的理性精神。 |
|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思路 |
|
实践探究 课堂小结 |
经验交流会 我们应该如何表达自己对老师的亲近感,如何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给老师写一封信(可以是道歉,可以是感谢,或是其他) |
思考、总结、反思、创造 |
“教育是课后或者走入生活依旧可以带走的东西”。强化重点,运用新知,指导生活实践,主动走近老师,培养尊敬老师的情感,主动创造道德生活,提高核心素养。 |
五:说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力求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体现教学目标
六、说设计反思
|
课题 |
目标 |
实施 |
评价 |
||
|
走近老师 |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
考试评价达成目标 |
主要教学策略 |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评价 |
阶段检测 |
|
尊敬老师 责任担当 |
|
突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
生活道德表现 |
|
|
以上就是我对《走近老师》一课的说课,敬请评委老师指正。谢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