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韦济:与杜甫、高适相交往的原阳籍诗人《博浪专刊》总19期

(2017-04-03 17:50:06)
标签:

历史

文化

阳武

一门三相

韦济杜甫高适

分类: 原阳走笔

张帆文史类文章原阳走笔系列之——

韦济与杜甫、高适相交往的原阳籍诗人

 

在原阳,提起“一门三相”的故事,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这是原阳人的骄傲,所以历来为原阳人所津津乐道。关于一门三相,旧唐书载:韦思谦,武后时同鸾台风阁三品。子承庆、嗣立。长寿中,嗣立代承庆为凤阁舍人。长安三年,承庆代嗣立为天官侍郎。顷之,又代知政事。及承庆卒,嗣立又代为黄门侍郎。前后四职相代,又父子三人皆至宰相,有唐以来莫与为比。鄙人在《原阳县的前世今生》一文中亦有提及,故在此不再赘述。但,提起他们的后人,知道者恐微乎其微了。然而,他们的后人中,也的确不乏出类拔萃者。

韦济唐代大臣、诗人。乃宰相韦思谦韦承庆之侄、韦嗣立第三子,韦济以文辞扬名,与大诗人杜甫、高适有交往。开元四年(716年)任鄄城令。唐玄宗亲召新授县令,殿试安民策一道,对者二百人韦济得第一名,因而擢为礼泉令。累迁库部员外郎。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任尚书户部侍郎,累擢太原(今属山西)。天宝七年(748年)为河南(今洛阳),迁尚书左丞,后出为冯翊太守等职。史评其“从容雅度,以简易为政”。

韦济为政有绩,颇为当世称道。其诗雍容典雅,曾作《先德诗》章,述其祖、父之功德但其诗已佚。《全唐书》卷二五五仅存其《奉和圣制次琼岳应制诗一首,《唐文拾遗》卷存其文篇。

韦济奉和圣制次琼岳应制诗为:

陆海披晴雪,千旗猎早阳。

岳临秦路险,河绕汉垣长。

行漏通鳷鹊,离宫接建章。

都门信宿近,歌舞从周王。

    杜甫写给韦济的诗,现存有三首,分别是《奉寄河南韦尹丈人》、《赠韦左丞丈济》及《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杜甫《奉寄河南韦尹丈人》诗曰:

有客传河尹,逢人问孔融。

青囊仍隐逸,章甫尚西东。

鼎食分门户,词场继国风。

尊荣瞻地绝,疏放忆途穷。

浊酒寻陶令,丹砂访葛洪。

江湖漂短褐,霜雪满飞蓬。

牢落乾坤大,周流道术空。

谬惭知蓟子,真怯笑扬雄。

盘错神明惧,讴歌德义丰。

尸乡馀土室,难说祝鸡翁。

该诗有原注:甫故庐在偃师,承韦公频有访问,故有下句。诗中所提尸乡”,即尸乡亭,在河南偃师县西二十里,杜甫有旧居在附近,即“陆浑庄”。天宝年间,杜甫在长安应试失利,落寞之际回陆浑庄隐居。天宝七年,韦济迁任河南尹,曾多次至陆浑庄访问杜甫。后来,杜甫游学洛阳时,韦济又托人问候。于是杜甫作此诗答韦济,述说近况,并表达对韦济的屡次来访、垂注后进的感激之情。

《旧唐书·韦济传》:天宝七载,为河南尹,迁尚书左丞。《唐·地理志》河南府偃师注:天宝七载,尹韦济以北坡道迂,自县东山下开新道,通孝义桥。则诗当作于是年。诗云“章甫尚西东”,又云“江湖漂短褐”,“周流道术空”,可知是时公又去京师而他矣。意在近畿,故云奉寄。是年韦方拜左丞,公又有两诗赠之。谓之赠,则归京师后投赠也。

杜甫《赠韦左丞丈济》诗曰:

左辖频虚位,今年得旧儒。

相门韦氏在,经术汉臣须。
时议归前烈,天伦恨莫俱。

鴒原荒宿草,凤沼接亨衢。
有客虽安命,衰容岂壮夫。

家人忧几杖,甲子混泥途。
不谓矜馀力,还来谒大巫。

岁寒仍顾遇,日暮且踟蹰。
老骥思千里,饥鹰待一呼。

君能微感激,亦足慰榛芜。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曰: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

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

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

每于百僚上,猥颂佳句新。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

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

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天宝九年,杜甫再次至长安谋求进取,探寻仕途。这年冬日,杜甫两次献诗韦济,请求举荐。《赠韦左丞丈济》、《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即此时所作。诗中自陈失意苦情,有请求汲引之意。杜甫此次长安之行,时年39岁,而韦济已届63之年了,韦济长杜甫二十四岁,故杜甫称韦济为“丈人”。杜甫寄希望于韦济,但当时政治黑暗,民怨沸腾,奸相李林甫当道,杨国忠擅权,即便有韦济的举荐又有何用呢?《新唐书 杜甫传》中说:直到天宝十年正月,杜甫才被唐玄宗所接受,待制集贤院。

韦济与高适交游并见诸于诗者,已无可考,只有古籍记述其二人有交往。高适(701—765) ,字达夫、仲武,沧州人(今河北省景县)。居住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均无成功。天宝八载(749),经睢阳太守张九皋推荐,应举中第,授封丘尉。安史乱后,曾任淮南节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节度使等职,世称“高常侍”。封渤海县侯。 有《高常侍集》、《中兴间气集》等传世。永泰元年(765年)卒,终年64岁,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高适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其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雄浑悲壮”是高适边塞诗的突出特点。而杜甫诗歌风格则以沉郁顿挫、悲歌慷慨之格调著称。

近年,在陕西西安出土有韦济墓志,韦述撰文,裴叔献书,呈正方形,长、宽均为73厘米,志文37行,约一千五百字。撰于天宝十三年闰十一月十一日韦济下葬之前,详细记述了其生平事迹。唐《韦济墓志》,刻于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该墓志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志石现藏陕西省西安市小雁塔文管所。《韦济墓志》全称“大唐故正议大夫行仪王傅上柱国奉明县开国子赐紫金鱼袋京兆韦府君墓志铭并序”。据韦济墓志载:(韦济)春秋六十七,以十三载十月十一日终于京城之兴化里第。

 

附录《隋唐五代墓志汇编》陕西卷第四册

 

大唐故正议大夫行仪王傅上柱国奉明县开国子赐紫金鱼袋京兆韦府君墓志铭并序

 

    族叔银青光禄大大行工部侍郎述撰 外甥扶风郡参军裴步猷书君讳济,字济,京兆杜陵人,纳言、博昌公之孙,中书令、逍遥孝公第三子也。垂拱之初,博昌以贞直思谋,入参近密。长安之末,孝公与长兄黄门府君以公才雅望,递处台衡。十数年间,一门三相,衣冠之美,振古难俦。君膺积善之余徽,承累仁之茂绪。殊姿发於童孺,利器形於自然。少与次兄恒皆为先府君之所爱异。常称曰:恒也,忠信谨敬,和气积於内;济也,敏达文明,英华发於外。

    昔者叔慈内润,慈明外朗。吾之二子,庶无愧焉。初以弘文明经拜太常寺奉礼郎,迁郡县尉,秩满,调补鄄城令。入谢之日,有恩诏:新授令长者,一切亲加策试。

    君文理清丽,特简上心,褒然高标,摄为称首。超授醴泉令,以家艰去职。服除,历太子司议,屯田、兵部二员外,库部郎中。时国相宇文公,君之外兄也。举不失亲,屡有闻荐。寻而宇文失位,君亦以此不迁。岁余,出为棣州刺史。未及之任,又以内忧免官。礼阕,除幽州大都督府司马,迁恒州刺史,入为京兆少尹。

    未几,又迁户部侍郎,版图之副,朝选所难。君详练旧章,备闻前载,毫芒必析,黍累无差,五教在宽,九赋惟简。视事六载,迁太原尹,仍充北京留守。考唐风之故事,徵夏政之遗俗,布以慈惠,人知向方。上闻其能,特降中使,赐金章紫绶,并束锦杂彩等。寻而本道黜陟使复以善政表闻。又降玺书劳勉,仍与一子出身。天宝七载转河南尹,兼水陆运使,事弥殷而政弥简,保清静而人自化。九载,迁尚书左丞,累加正议大大,封奉明县子。十二载,出为冯翊太守。在郡无几,又除仪王傅。既至京师,以风缓不任,拜伏抗表辞职。逊诏不许。顷之,京畿采访使奏以违假日深,随例停官养疾。君夙尚夷简,雅重林泉,迹虽在於寰中,心不忘於物外。霸陵骊阜之东谷,成皋岩邑之西原,二墅在焉,皆先大夫之所创也。

    既闲旷而出俗,亦疏敞而寡仇。初则回万乘而扬晖光,未乃通三径以示节俭。君恭守旧业,世增其勤。筑场开囿,育蔬莳药。杂树近於万株,流水周於舍下。每至岁时伏腊,美景芳辰,良朋密亲,第如其所。常谓出处之道,人世何常?将俟悬车,有以税驾,大隐之趣,於斯得矣。及其奉恩还第,解印归闲,晦明所侵,寒暑增疾。医巫假於朝夕,药饵求於里肆。且不安於寝兴,亦何遑於游瞩?东山之志,不复存矣。呜呼!事与愿违,有如此者。春秋六十七,以十三载十月十一日终於京城之兴化里第。君风韵高朗,方轨前贤,觞咏言谈,超然出众。其所游者,若吴郡陆景融、范阳张均、彭城刘升、陇西李升期、京兆田宾庭、陇西李道邃、己之族子岘、河东裴侨卿、范阳卢亻巽等,皆一时之彦也。或得□於登临之际,或忘言於姻娅之间。风期一交,岁寒无改。加以疏财重义,至行过人。同汜毓之抚孤,类文泉之事嫂。甥侄虽众,俾婚冠之及时;姊妹既嫠,瞻资粮而无乏。

    佥以为次登相府,踵美*阳,继西汉之金张,比东周之桓武。末路不骋,其如命何?即以其年闰十一月十一日安厝於铜人之原,从先茔也。夫人彭城刘氏,唐赠卫尉少卿琛之女也。主馈未几,早年无禄。卜筮既从,用迁合。嗣子前京兆府法曹逢等柴毁逾礼,哀号仅存,沉石幽扃,以永徽烈。其铭曰:

    黼衣朱绂,商伯之裔。洎汉扶阳,台华弈世。令名不陨,盛德相继。我祖我考,咸升鼎司。式陈忠□,叶赞邕熙。公侯必复,谅在於兹。於昭奉明,冥□其美。仁孝友睦,以守先□。□如璋,芬如兰芷。学优而仕,式践周行。超居甸服,政号循良。遂登会府,弥纶有光。乃司版图,□伯之亚。镇彼北门,尹兹东夏。导德齐礼,所居则化。爰登左辖,纲纪群寮。作牧三辅,明施六□。慈惠□政,布在人谣。日月有既,惟德为寿。琢彼金石,庶凭不朽。悠悠九原,□靳永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