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阳武知县谢包京

(2016-09-15 22:04:11)
标签:

历史

文化

阳武

原创

情感

分类: 原阳走笔

 

张帆文史类文章原阳走笔系列之——

阳武知县谢包京 

 文/张帆

   提起清代阳武县知县谢包京,可能现代的人们已知之甚少。但提起阳武县古博浪沙,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历史上,自从张良那次刺秦事件后,博浪沙名扬天下,传颂四方,所以历代文人墨客多有题咏,俨然成为一方名胜。

   如今的博浪沙公园就坐落在原阳县城东郊。走进原阳县博浪沙景区,景点有张良庙、跪履桥、博浪亭、碑林、张良家族雕像群等。古博浪沙四周,流水脉脉、杨柳依依,田陌纵横,禾苗青青。景区"博浪亭"由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著名书法家刘炳森先生题写亭名。亭中一碑赫然在目,碑上镌刻“古博浪沙”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题碑者何人?此即清康熙年间阳武县知县谢包京是也!

   谢包京(1616--1672),字令夏,号两雁,浙江永嘉楠溪鹤阳人,清代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及第。据《康熙温州府志》载,谢包京曾任河南开封府阳武县令,为官期间清正廉洁,政绩卓著。谢包京急公好义,曾仿效范仲淹义田法,体恤族众;又重视教育,捐田400亩修建学校。当时有郑成功所部侵入温州府,谢包京同官兵一起守城抵抗。乡民逃难进城,饥饿交迫,谢包京又开仓煮粥救护,活人无数。谢包京退休后,优游林泉,歌咏不绝,著有《两雁山人集》等

   民国时期的《阳武县志》也曾为谢包京立传:谢包京,浙江温州府永嘉县人,进士,康熙元年任。居官清正,民德之,立生祠于五柳集,祀名官。

   阳武县历史上名人辈出,出将入相者大有人在。因此,谢包京在阳武县任知县时,每有闲暇,常常下乡体察民情,顺便领略阳武县自然和人文景观。在此期间,谢包京写下了大量诗作。谢包京游张良留侯祠,就曾留诗一首:

 

 留侯祠

 

椎碎祖龙家,功归博浪沙。

荒祠烟碛里,古木有寒鸦。

   谢包京来阳武县上任的第二年,即清康熙二年(1663年),曾到陈平祠祭拜,并题写碑记与诗。谢包京在陈平祠题诗曰:

过陈儒子故里

 

户牖依然在,茆茨非旧邻。

不知今日社,分肉更何人。

   康熙三年,谢包京在阳武为官任满,临别时还留诗阳武县父老,拳拳乡谊之情流于笔端:

 

别阳武诸生

 

柳条旖旎拂离尊,惜别能消越客魂。岂有菁莪存雅化,浪传桃花载公门。

种花已谢河阳县,载酒重劳午梦园。但使诸君勤澡浴,声闻虽远道仍存。

 

逐客归心急素秋,殷勤群彦拥行辀。不因讲诵邻公叔,岂为弦歌惜子游。

裘马已醒槐穴梦,钓竿直向越江投。临歧握手无他语,我辈须为第一流。

 

别阳武父老

 

劳劳碌碌两经春,无德无恩及尔民。为感车前情恋恋,敢辞马首语醇醇。

力耕慎莫嫌田薄,办税休教触吏嗔。为善自来称最乐,睦邻教子孝双亲。

 

睦邻教子孝双亲,便是人间人上人。富贵由天宜守分,贫穷在我莫生嗔。

心田裕后耕须力,忍字从前诲已醇。更有片言须记取,一年之计在于春。

 

   谢氏家族自宋代迁居鹤阳六百年后,才出了第一位进士,即谢包京。由于谢包京在任时的官声佳绩以及退休后在家乡的良好表现,康熙十六年(1677),当地官府奏请谢包京入乡贤祠奉祀。想不到谢包京中进士四十五年后,其孙谢天埴(1662-1716)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又中进士。在清代,楠溪江流域出了三位进士,鹤阳谢家居然三者有其二。进士及第,在封建社会是无上荣光之事,更何况是一门两进士呢?至今鹤阳谢氏老宗祠里还挂有一块“世进士”的匾额,昭示着以往的荣耀与辉煌。

   谢天埴曾任河南杞县知县,行事亦颇有乃祖之风。据《乾隆温州府志•人物》篇载,谢天埴在任上卓有政声,爱民如子。在荒年悉心救荒,活人万余。同时捐修学校,培养人才,一时贤俊皆出其门下。谢天埴死后,入祀永嘉乡贤祠。据地方史统计,清代入祀永嘉乡贤祠的仅有两人,即为谢包京、谢天埴祖孙俩人。试想今日之为官者,又有几人能称得上乡贤之名?

   谢包京不仅为官清廉,而且还很注重教化,他一生著述颇丰,除著有《两雁山人集》十二卷外,还有《列仙咏》等。 根据鹤阳谢氏家集和《康熙永嘉县志》载,谢包京的诗文有:《长安秋感十首》、《阳湖即事》二首、《杂感》、《过黄文简公御书楼》、《登镇川亭》、《登江中孤屿》、《别阳武诸生》、《别阳武父老》、《留侯祠》、《过陈儒子故里》、《列仙咏叙言》、《阳湖赋》等诗二十余首,文约一篇半。

 

附一:

谢包京诗——

 《长安秋感十首》清谢包京

 

上苑凉飔起,高商报素秋。已成宋玉赋,更上仲宣耧。

返照黄云暮,回风白雁悠。萧萧寒色近,清角满皇州。

 

客久紫衣化,况当尘土多。倦游伤节序,归思满关河。

远塞风沙起,荒庭鸟鹊过。故园千里外,骋望奈愁何。

 

团团吹桂魄,清影落长天。犹是臣乡月,今从帝阙圆。

徘徊依舞榭,宛转托歌筵。莫作班姬扇,轻捐霜露前。

 

谁采篱边菊,应开池上楼。年华如逝水,旅思不宜秋。

启匣弹珠剑,开窗望斗牛。同时金马客,半已五云头。

 

高秋雁过后,远客菊开时。卧久非关醉,愁多不为饥。

援琴聊命操,剪烛强裁诗。无限心中事,悠悠欲语谁?

 

木落夜凉生,萧条羁旅情。弹筝空有泪,吹笛黯无声。

玉沼芙蓉苑,金铺翡翠城。除书日日下,不见介推名。

 

远客愁中夜,潇然理素琴。借君白雪调,写我青云心。

朱凤林前立,应龙水际吟。曲终长太息,寂寂谁知音?

 

寒影浸衣裳,银灯淡华堂。自怜身是客,人爱月如霜。

杨柳歌方剧,樱桃舞欲狂。独愁青海外,孤笛怨荒凉。

 

落日荒烟里,黄花对晚秋。江昏沙燕没,叶脱树猿愁。

冀北人千里,江南月一钩。那堪吹笛者,声急古《凉州》。

 

摇落惊秋日,凄凄雁影孤。槎浮南客梦,井落北风梧。

为爱龙须席,还思鹊尾炉。行将辞魏阙,江上采蘼芜。

 

《阳湖即事》二首  清谢包京

 

遂与车尘绝,茅茨物外悬。有来山突兀,欲往水沦连。

秋叶怜新病,春花感盛年,倚栏无一事,珍重赋游仙。

 

即此是田家,林塘竹径斜。罢载彭泽柳,来种邱平瓜。

倚杖移长昼,开尊驻晚霞。洒然婚嫁毕,五岳未为赊。

 

《杂感》清谢包京

 

洞庭有嘉树,亭亭无曲枝。琢为牺氏琴,絙之黄农丝。

奏以越裳操,歌以南风诗。一鼓元鹤舞,再鼓白鹄飞。

更唱重叠鼓,神凤翔下之。持此葆明德,庶几心所期。

云胡正声杳,坐令听者希?高张击及引,下调已成悲。

空自吟贞女,何人叹楚妃!

 

《登镇川亭》  清谢包京

 

陟蹬攀萝觅胜踪,悠然高望见春容。林巢朱顶千年鹤,树隐丹霄万岁峰。

缥缈仙亭云影乱,陆离宸翰日华重。先朝事往恩还在,后起何缘庆再逢。

 

《登江中孤屿》  清谢包京

 

蓬岛分明在此间,乘鸾何用问三山。潮声呼吸通元气,海市虚无结大还。

隔岸人家粘浪起,凌空仙塔踏云攀。东溟夜半凭高望,初日曈曈欲照颜。

 

《别阳武诸生》  清谢包京

 

柳条旖旎拂离尊,惜别能消越客魂。岂有菁莪存雅化,浪传桃花载公门。

种花已谢河阳县,载酒重劳午梦园。但使诸君勤澡浴,声闻虽远道仍存。

 

逐客归心急素秋,殷勤群彦拥行辀。不因讲诵邻公叔,岂为弦歌惜子游。

裘马已醒槐穴梦,钓竿直向越江投。临歧握手无他语,我辈须为第一流。

 

《别阳武父老》  清谢包京

 

劳劳碌碌两经春,无德无恩及尔民。为感车前情恋恋,敢辞马首语醇醇。

力耕慎莫嫌田薄,办税休教触吏嗔。为善自来称最乐,睦邻教子孝双亲。

 

睦邻教子孝双亲,便是人间人上人。富贵由天宜守分,贫穷在我莫生嗔。

心田裕后耕须力,忍字从前诲已醇。更有片言须记取,一年之计在于春。

 

《过陈儒子故里》  清谢包京

 

户牖依然在,茆茨非旧邻。

不知今日社,分肉更何人。

 

《过黄文简公御书楼》  清谢包京

 

早折天香远御筵,高岗卓识迈群贤。东宫曾奉重光日,西苑曾披五色烟。

集著《省愆》垂奕叶,船躭书画忆当年。只今风雨荒楼上,寂寂春深听杜鹃。

 

《留侯祠》清谢包京

 

椎碎祖龙家,功归博浪沙。

荒祠烟碛里,古木有寒鸦。

 

附二:

谢包京文——

 

《书壁》

 

 谢包京

 

     士人读书指望成名,名成矣指望官职高,患得患失无所不至,一味世情全不向自家身上料理噫,亦误矣!夫官职高至宰相止矣,试观古来宰相身名俱全者有几,而奸贪无耻、盗权误国、可笑可唾者,指不胜屈。岂如南昌一尉,扬清风于百世,彭泽一令,树高节于千秋。

  (原载《藏书报》2012年第16期)

 

    根据《藏书报》2012年第16期彭令作疑为孤本的清康熙刊《两雁山人集》一文记载,今年5月,在嘉德春季拍卖会上,本人(彭令)拥有的清代康熙刻印本《两雁山人集》被卖家以103500元成交拍得。

   《两雁山人集》十卷,(清)东嘉谢包京令夏著,后学沈平露连山、薛英雪涵编,男梦贤孙天埴校字。

    清康熙丁丑(1697年)谢氏家刊本。纸本,线装,一函两册。开本,高约二十五点二厘米,宽约十五点八厘米;半框,高约十七点五厘米,宽约十三厘米。半页九行,行十九字,白口,单鱼尾,左右单边。前有“康熙丁丑仲冬两浙督学使楚黄张希良撰”序,后有“世年通家子沈平露跋”。钤印:燮理堂,许份之印。

   《两雁山人集》卷之十《附录》,开卷首篇,海监查培继(王望兵科给事)撰《故河南开封府阳武县知县两雁谢公墓誌铭》一文中有:“其(谢包京)先晋车骑将军玄(彭令按:原书中‘玄’字缺末笔避康熙名讳)封康乐公孙灵运袭爵出守永嘉,爱郡有名山水创第”。《两雁山人集》卷十,附录(海监)查培继《故河南开封府阳武县知县两雁谢公墓誌铭》、(阳武)赵宾《邑侯谢公生祠碑记》、《邑侯谢公步祷纪事》、(云间)周茂源《两雁山人归田称觞序》与(同里——彭令按:同里即指今浙江永嘉)林文纶《祭两雁夫子文》共五篇,更是研究温州谢灵运后裔谢包京等生平的极重要的孤本文献史料。

    据《目次》所标,统计得:卷一,“赋”四篇(并序三篇)、“乐府”十首;《阳湖赋》并序、《责鼠赋》、《岩雷赋》并序、《雉朝飞》、《燕歌行》、《带剑歌》、《城门歌》、《送龙神歌》、《童子歌》、《荣城词》等;卷二,《列仙咏序》一篇、咏列仙之诗四十六首;《老子》、《东王公》、《赤松子》等;卷三,“四言古”六首、“五言古”三十六首、“七言古”四首;卷四,“五言律”三十六首;卷五、六,“七言律”一百零六首;卷七,“五言绝句”九首、“七言绝句”五十一首;卷八、九,“文”十九篇;卷十,附录。该书共辑谢包京的诗三百零六首,文二十七篇。

 http://bbs.hnehome.net/data/attachment/forum/201202/08/1447347lj4ukrrl6jhhlaa.jpg.thumb.jpg

 

 谢包京镌刻的“古博浪沙”石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