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阳历史上的一位女诗人

(2012-02-22 13:27:21)
标签:

诗词

文化

历史

原阳

蒋兴祖

分类: 原阳走笔

张帆文史类文章原阳走笔系列之——

原阳历史上的一位女诗人

文/张帆

    或许很少有人知道,在原阳县的历史上,有一位留下一首词的女诗人。

    或许有很多人用过一个成语——百结愁肠,这个成语就出自她的词作《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她有一个不是名字的名字:蒋兴祖女。

    蒋兴祖,北宋钦宗靖康年间阳武县(河南省原阳县)县令,能诗词。据《宋史》卷四五二《忠义传》载:蒋兴祖,常州宜兴(江苏)人,知开封阳武县。靖康初,金兵侵犯京师,取道武县,有人劝他避走,兴祖曰:“吾世受国恩,当死于是。”他与妻子留不去。金数百骑来攻,不胜,败走。第二日,金兵又至破城。兴祖战死,年四十二。妻及长子相继死去。蒋兴祖的女儿年轻貌美,被金兵掳去,押往金人京师——中都(今北京)。

    金兵南侵,给中原地区的百姓带来的是家破人亡、颠沛流离的深重灾难,即使官宦之家也不能幸免。蒋兴祖女的经历就具有典型意义。她在掳去途经雄州(今河北雄县)驿馆时,题《减字木兰花》词于壁上:

朝云横渡,辘辘车声如水去。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飞鸿过也,万结愁肠无昼夜。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读这首词,可以感受到一种莫大的悲哀沉痛在里面。这是一个时代的苦难缩影。词的上阙写诗人被掳北去,朝行夜宿,百般困苦。所经之地,战火洗劫,荒凉破败,满目凄凉,行人更是难有歇息之所。过片以“飞鸿”南飞之自由,反衬诗人被掳北去之苦痛,在身不由己的无奈中,诗人离家乡愈走愈远,因此沉郁着欲归不得的浓浓愁怨。 

    蒋兴祖女,这个堙没在历史中的一位籍籍无名的年轻女子,就这样因一首哀词被定格在那段苦难的历史之中。

    据元人韦居安《梅涧诗话》卷下云:“靖康间,金人犯阙,阳武蒋令兴祖死之。其女为贼虏去,题字于雄州驿中,叙其本末,乃作《减字木兰花》词云云。蒋令,浙西人,其女方笄,美颜色,能诗词,乡人皆能道之。”

    想那蒋兴祖女乃一县之长的千金,虽不算大富大贵,但也总算得上是养尊处优的小姐。假若没有金兵侵犯,她平时会在县衙之中作画绣花、吟诗读书,或可真正成为一代女词人亦未可知。可是,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让她的命运从此改写,那些安逸美好的岁月一去不返。这个正值花季的年轻女子,眼睁睁地看着国破家亡,社稷垂危,而自己,也将随着无数俘虏逶迤北去,前途命运遥不可知。辘辘车声里,无限感伤与绝望化作了这首悲凉哀词。

    清人况周颐曾在《蕙风词话》评价:此词寥寥数十字,写出步步留恋,步步凄恻之情。

 

 原阳县委宣传部新闻网:http://www.yyxxww.com/html/2013/hzyy_1101/1684.html

http://wb.xxrb.com.cn/html/2013-05/21/content_141402.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