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在中国
今年的9月10日是第五个“世界预防自杀日”,在自杀日益成为当今中国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的同时,很多人对自杀仍然缺乏基本的了解,我便想到把手头的资料中关于中国的自杀状况的整合起来,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对自杀现象的关注。
1995年前,中国几乎没有关于自杀的系统研究,最近几年的研究得出的总自杀率为23/10万,即全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平均每2分钟就有1人死于自杀,中国每年的自杀死亡人数占世界自杀死亡人数的1/3左右。自杀如今是中国第五大致死原因,是15-34岁年轻人死亡的首要原因。有研究显示诱发自杀的首要负性生活事件是经济困难(占40%)。中国的自杀死亡人数中,青年(15-24岁)占1/4,老年(55岁以上)占1/6,青壮年自杀占自杀人数的45%,在比例上,中年自杀率相对稳定,到老年有所上升,但因为金字塔式的人口结构,65-74岁为自杀的危险人群,75岁以上为高危人群。
根据联合国的估算,每出现一个自杀成功者,就可能有10-20个自杀未遂者。如果中国的情况也如此,那么中国每年将会有250万-500万自杀未遂者接受治疗。根据卫生部的报道,每年至少有200万自杀未遂者。有研究显示诱发自杀未遂的首要负性生活事件是夫妻不和(占62.4%),但目前仍缺乏全国性的有关自杀未遂特征的资料。
中国的自杀状况有着与其他国家不同的特点:
一、农村的自杀率是城市的3-4倍,其中大部分死亡者是由于吞服致死性较高的农药而死。农村社会支持网络的缺乏、农药的获取缺乏限制和乡村医院抢救能力的落后都与这样的结果有着相关。
二、女性自杀率和自杀未遂率均大大高于男性,女性自杀率比男性高25%。而这主要又是由于农村年轻女性的自杀率相对较高所致(比农村年轻男性自杀率高66%)。家庭纠纷是女性自杀率高的第一位原因,其次是婚姻受挫。而根据对全球自杀率的统计,男女性自杀比例近50年都维持在3:1以上,中国是唯一一个女性自杀率高于男性的国家。
三、相对较低的精神病患病率。中国30%的自杀者及60%的自杀未遂者在自杀时不伴有精神障碍,其中只有9%的人在精神科就诊过。这与其他国家自杀者90%甚至以上的精神病患病率存在着较大差异,同时也反映出人际关系危机后出现问题而导致的冲动型自杀行为在自杀未遂者中占较高比例。
有研究通过比较突然死亡样本与自杀死亡样本得出了导致自杀的10个有独立影响的自杀危险因素,包括:死前两周抑郁症状分很高;曾经自杀未遂;自杀时有急性应激时间;死前一个月以上时期生活质量差;死前两天有严重人际冲突;严重的慢性刺激;朋友或有关系的人曾有自杀行为;血亲曾有自杀行为;失业或从事无薪金的工作;死前一个月以上时期社交水平差。这与国外的观察也很相似。同时存在多种自杀危险因素使自杀可能性明显增加。在该研究样本的1567个病例中,存在着上述0-1、2-3、4-5个危险因素死于自杀的比例分别为1%、20%和72%,而同时存在着6个以上的危险因素死于自杀的比例更是高达96%。
很多人对自杀的了解都是通过媒体的报道,而国内的媒体在关于自杀的报道中却存在着多处失当问题,例如对农村自杀问题和女性自杀现象再现严重不足。媒体关于自杀煽情、偏向性和不负责任的报道完全可恩能够加剧或诱发自杀行为。世界卫生组织曾就媒体关于自杀的报道指定了一些指导原则,但对于该原则在中国的实施极其效果的研究,目前还是空白。
以上是对于中国自杀现象的一个大致综述,事实上,大部分自杀行为都是可以预防的。对于精神病人的自杀,通过适当的药物及心理治疗,对于负性生活事件引发的冲动自杀,通过对于自杀预测指标的识别和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都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遗憾的是,我国目前对于自杀的相关研究还显得非常的不充分,而与之相应的,是国家在自杀的预防与控制方面所做的努力还很不够。联合国及世界卫生组织强烈要求其成员国制定国家自杀预防计划,而我国目前登记在册的国内干预自杀机构只有19个,连广州这样的城市甚至连一个专业的干预机构都没有,更别提国家性的自杀预防计划和体系了。
中国的自杀预防,任重而道远。
以上材料是我根据自己的几本涉及有自杀干预的书籍整合的,个别也参考了网络资料,可能存在着一些冲突或是错漏,还望多多指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