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去天河体育公园踢球,因为场地安排的冲突,踢完已近十一点了。搭队友的车坐了一半路,下车后,突然想省那三十元的的士费,于是,便等起了夜班车。上天似乎有意在考验我的耐心,这一等竟等了一个小时,所幸耐心还是战胜了焦虑,最终等到的夜班车也让我觉得自己的耐心还是没有白费。
记得读大学时,女朋友是在医院实习的护士,经常要值班到夜里十二点。为了能多和她在一起,只要可能,我都去医院陪她,等她下班后把她送回家,然后自己再回学校。重庆的夜晚远不如广州这般丰富多彩,从学校到她实习的医院,公车早早的收班了,打车那时大概二十多块钱,对于还在读书的我,每天二十多的车费确实不是我能承受的,但那样相处的时间对我来说太过难得和珍贵,说什么我也不愿放弃。于是,我每晚在送她回家后,总是自己步行半个小时,走到沙坪坝再坐一块钱的小巴回学校。一个人独自走在深夜无人的街头,虽然身后只有一个孤单的身影,有时,也真的觉得很累,但我的心里涌动着的,却是一股暖流,支持着我一路走下去。这些,亦或连她也根本不知道,因为我从没有告诉过她。如今,我有了自己的收入,不用每次都等夜班车了,可是,却没有了自己的爱情。
有时,和别人说起过去的女友,我开玩笑说我对她的感情和为她所做的事简直是惊天地泣鬼神。虽然是句玩笑,虽然在物质层面上或许并无几分重量,但我却敢拍着胸口说,我为她付出了那时我所能付出的一切。甚至于透支了我对爱情的热情和憧憬,让如今的我,更多感受到的,是麻木和孤独。
一个人久了,总会感到孤独。最近有些心事,因为一个女孩,压在心里让我难以平静。有时很希望身边能够有人倾诉,可是,却发现似乎没有合适的人选。单位里有要好的同事,但我却不希望自己心里的秘密成为全院皆知的谈资;身边也有要好的朋友,可惜多是女孩,毕竟,有些话题对于女孩来说,是很容易产生误会和隔阂的,我不愿冒这样的风险。因为身边的朋友,我非常的珍惜,不愿意彼此的信任或是亲密感因为我的原因而消退。人总需要精神的归属和寄托,中学时和大学时身边都有这样的朋友,伴随着我的成长,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对他们,我一直心怀感激,无以为报。于我而言,因为家庭环境和个性的原因,个人的信念几乎就是我唯一的信仰,正因为此,归属感和亲密感对我来说尤显重要,毕竟,人不能脱离社会支持而存在。一路走来,我的信仰越发的执着,让我现在所迈出的每一步,都更加的坚定,但在这执着坚定的背后,却是内心越发的孤独。
按照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20至25岁这个成年早期阶段,个体面临的主要发展危机是亲密感对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通过与异性伴侣共享爱情所产生的情感共鸣,个体得以形成爱的品质,否则只能体验到孤独感。我明年就25了,身边虽然有不少朋友,但在内心深处,苦苦寻觅精神的亲密感却始终不得所愿,难道,真是因为没有爱情的缘故吗?
睡了吧,一觉醒来还要继续投入到考研的复习中去,只是在内心深处,仍然涌动着一股暗流,上面,写满了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