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网看了条新闻,一位旅客因对“在火车上吃的15元的白菜”不满而给铁道部部长写信反映此事,铁道部部长迅速作出批示,不仅客运段的领导亲自道歉,而且该列车餐车长还被停职。乍一看,似乎因为领导对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视,使得人民群众的权益得到了维护。而当我正想叫好时,却发现透过这层现象,似乎还有更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尤其是我们的领导反思。
新闻中,铁道部的相关人士在谈到新闻中的事件时说:这趟列车属于极少数的情况,不能代表所有列车。对此,我实在表示疑惑。不说别的,光是看看那条新闻后面的跟贴就已经足以说明大家对火车餐费的看法了。如果觉得这样的评论缺乏代表性的话,建议铁道部的相关人士再去火车站进行下随机调查,我想,结果也有助于他们了解真实的情况。其实,这个问题由来已久,而且绝非什么个别现象。或许有人会说,为什么原来没有人给铁道部写信反映情况呢?其实,即使是这样,也不能说明问题并不存在,而只是因为火车高额餐费使得乘客对此望而却步,转而选择对其他替代品的消费(例如方便面、饼干等),所以才使得这个问题虽然存在,却一直边缘化的问题。毕竟,对广大乘客而言,对火车票价的关注远远会高于火车餐费的关注。但是,难道这可以成为铁道部们对此置之不理的理由吗?
当我们再重新审视铁道部门在这件事情上的处理时,我们又会发现什么呢?如果只是就事论事,解决写信的那位乘客遇到的问题,向他道歉并且退回了多收的餐费,这诚然比什么都不做好,但是如果仅仅只是停留在这一层面,而不去对现状作更为客观的了解和试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根源,那这样的道歉,又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和价值呢?
铁路在中国属于政府垄断行业,这类政府垄断所带来的相关问题日益凸现,一如电力、通信、能源等领域,只是火车餐费正如前面提到的因为其他替代品的存在所以引发的不满远远没有前者激烈。但这不意味着我们那些处于垄断地位的管理者们可以忽视甚至是否认的。因为这些行业,都关系着国计民生,关系着社会稳定,有着极强的公共性。而在现实中,因为管理者们长期独尊处优的地位,所以普遍存在着一种以我为中心的不良倾向,甚至有些还在并不正当的经济利益的趋势下而扭曲的利用了其垄断的地位。一如火车餐费,如果不是那些相关人士为了给自己创收,如此高昂的餐费又从何而来呢?但就目前中国的现状而言,在这些行业要想引入竞争肯定是不现实的,虽然即使是双头或寡头垄断都可能可以有效的改变现状。所以,对于现状的改变,我们就显得多了一些无奈,除了加强自身的服务意识和外界的监督外,实在没有更多的出路。就自身的服务意识而言,在铁道部门对这件事的处理中我们似乎并没有看到什么根本的改变。如此,或许也只有靠外界的监督了,一如这次写信的乘客本身也就履行了一回监督员的职责。但是,这样的监督,毕竟是太少,太无力了。此时,我突然想到,我们的那些人大代表在哪呢?在他们提议案的时候,难道就没有人想过这个问题吗?是不是因为去开会都是坐飞机,所以根本就想不到火车餐费这些离他们其实很远的问题了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