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三晋古刹太原双塔寺的古老传说
标签:
育儿 |
分类: 走遍山西 |
相传大禹治水的时候,北方物资极度匮乏,人民生活困苦。大禹从南方富庶之地调集了大量物资,装载了几十条大船,从沿海向北方运输。路过东海的时候,海上突然掀起巨浪,所有船员和物资都葬身海底,只有大禹抱着一块船板幸存下来。
大禹死后,贝山不知所踪。直到有一年天下大旱,黄河见底,贝山才重见天日。到了明朝,贝山辗转来到双塔寺。
后世许多晋商专门来双塔寺,只为摸一摸贝山,以得到财气福运,以此成就了晋商的传奇。到了民国,阎锡山对贝山特别钟爱,认为只要贝山在,财富就会滚滚而来。阎锡山统治山西三十八年,从来没有缺过钱。
九孔墙
古时候,有个落魄的画师,夜晚迷路,来到双塔寺,僧人收留他过夜,并嘱咐他不要到牡丹园里去。
画师睡到半夜,被哭声惊醒。他顺着歌声来到一个园子,看见一个美丽的女子在哭泣。画师问她为什么哭,她说自己的孪生妹妹,被生生分开,囚禁在墙的另一侧,不能相见,因此伤心。画师想了想,说我可以帮你,只要你允许我为你画像。当晚,画师为女子画了一幅肖像。第二天,画师对住持建议,在墙上开了九个孔,从此园中再也没有哭声。
画师带着女子的画像离开,将画献给一位太守。太守打开画卷,画中却不是美女,而是一株牡丹。画师惊恐,汗如雨下。太守却对牡丹爱不释手,重赏画师。不久之后,太守升官。
牡丹园
双塔寺建成后,香火一直不旺,住持倒也乐得清闲。后来主持老病,由弟子主事。弟子不甘寂寞,想尽办法增加香火,却都没有效果。老住持见弟子愁眉不展,问他有何疑难。弟子如实禀告。老住持叹了口气,说出家人戒贪嗔痴,你却如此执着,那就在园中种满牡丹吧!弟子不解,说牡丹为富贵之花,不合寺院清静之意,恐怕适得其反。老僧不语,说你只管去做。
弟子依言,广求花种,将园中种得花团锦簇,来年果然香火大盛,可惜此时老僧已然圆寂。弟子虽心有疑问,却无师可询。直到后来,一位游方僧人来到双塔寺,看着满园牡丹,赞叹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弟子恍然大悟。
枯荣双树
世尊释迦牟尼当年在拘尸那城娑罗双树之间入灭,东西南北,各有双树,每一面的两株树都是一荣一枯,称之为'四枯四荣',据佛经中言道:东方双树意为'常与无常',南方双树意为'乐与无乐',西方双树意为'我与无我',北方双树意为'净与无净'。茂盛荣华之树意示涅般本相:常、乐、我、净;枯萎凋残之树显示世相:无常、无乐、无我、无净。如来佛在这八境界之间入灭,意为非枯非荣非假非空。
在金庸名著《天龙八部》里,大理天龙寺枯荣大师的名字既来源于此。
断臂狮
门口这两尊石狮子,左边是公狮,左掌按着一个球,寓意执掌天下。右边是母狮,右掌抚着一头小狮子,寓意大慈大悲。这是它们原来的样子。抗日战争时期,有一支日军驻扎在双塔寺。日军长官住在客房,晚上梦到被一公一母两头狮子追杀。军官逃到文峰塔下,被狮子一直追到塔顶,日军官无处可逃,被狮子推下文峰塔。
军官从噩梦中醒来,惊魂不定,到园中散心,偶然看见这两头石狮子,认出是梦中之狮。他挥舞军刀砍断了母狮的右掌和公狮的左掌,正要砍断狮子头,却突然摔倒在地,口吐白沫,抽搐不已,很快不治而亡。日军撤出双塔寺,从此不敢靠近。
双狮守塔,邪魔辟易。
鲁班造塔
相传明朝末年,在太原的东山府一带发生了一次大地震。那夜狂风大作、电闪雷鸣。第二天人们发现永祚寺的两座高塔从上到下裂成了四瓣。皇上认为是不祥之兆,命太原的泥瓦匠三天后修好双塔,否则一律斩首。众匠人苦无对策,一晃三天就要过去了,塔还是没能修好。正当大家都以为命不能保的时候,却见从山坡上下来一位挑担子的老者,边走边喊:修破锅,修破碗,修大家伙咧。众人正心烦,要赶他走。老汉却说你们的事我可以帮忙。众人虽不信但也没其它办法,就决定让他试一试。当天夜里塔的四周浓雾弥漫,不时闪现出星星点点的火光并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铁器声。第二天早上雾霭散去,露出了两座雄伟的高塔,塔身完好无损,不见裂痕。修锅老汉却不见了去向,塔旁的砖石上写着:不为献皇帝,只为救兄弟。这时大家才明白,修塔救他们的是他们的祖师爷鲁班。
太上老君的两支笔
相传兜率宫中的太上老君,有一次接到玉皇大帝敕诏,要到肖罗天庭比试文章、饮酒赋诗,便从笔架上拿了两支笔,驾云向南天门飞去。途中路过太原上空,看到太原的晋祠殿阁峙空、古木参天。北边的窦大夫祠荷花点点、古祠森森。唯独东边却土丘参差、毫无生气,短缺些点缀。这时看到城中的文瀛湖的两片水,波光闪闪就像一幅好端端的砚台,可惜无笔来配,正好可把带着的两支笔插到这里。于是他放弃了去霄罗殿争名夺彩的机会,顺着清风把大袖一甩,将两支笔扔了下来。两支笔安安稳稳的插在山脚,变成了两座高大的砖塔。自此以后城中的文章圣手层出不穷,于是人们就给这两座塔取名叫“文笔双峰”,把海子边的两个湖叫做“状元砚”了。
牡丹的来历
相传很久以前,在一个偏僻的山脚下住着一对贫苦的母子。小孩九岁那年,父亲去世,母亲又染上了重病,卧床不起。小孩子四处求医问药,母亲的病却总是不见好转。一次他上山采药,体力不支从山上摔下,昏了过去,醒来时看到一位白胡子老人。老人说他有办法治好他母亲的病,便给了小孩一把金灿灿的小钥匙,让他到瑶池后花园的炼丹房里取一颗仙丹。老人给了孩子一颗药丸,孩子吃了便身轻如燕,一下子飞到了天上。他用钥匙打开炼丹房,里面有很多药丸。他想到凡间有很多人要治病,要多带点回去,于是用衣服包了很多。这时王母娘娘得到消息带人追了过来,孩子转身逃跑。眼看快要追上,孩子一着急把药丸全都倒了下去,心想我娘能捡到一粒就好了。王母娘娘见状大怒,提剑砍来。这时忽然一道白光,那位白胡子老人挡住了她。原来这老人是南极仙翁,他说天下百姓有难,玉帝派我拯救苍生,要借你仙丹一用。王母娘娘只好作罢。孩子回到凡间,看到撒下去的药丸都长成了一棵棵的仙花。他用仙花的根皮给母亲熬了汤喝,母亲的病就好了。由于这花是王母娘娘的仙丹所化,人们便叫它“母丹”,后来就改名叫“牡丹”了。
紫霞仙
相传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痛万分,整日守着后花园发呆。想起昔日与贵妃在此游玩的情景,不由得悲从中来。
这天,玄宗又在花园里发呆,忽然听见一声熟悉的呼唤。玄宗循声望去,正是他日夜思念的贵妃,身着彩缎款款而来,深施一礼。玄宗大喜过望,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情景。他赶忙扶起贵妃:爱妃,你现在在哪?你可知道我无时无刻不在想着你呀!贵妃道:我已化作蓬莱仙境的紫霞仙子,因思念皇上心切,今日特来拜见。玄宗高兴极了,命人摆下酒席与贵妃饮酒相叙。饮至酣处,贵妃离席起舞,此时的贵妃更显得体态婀娜娇羞无限。一曲跳罢,贵妃说道:奴婢无时无刻不思念着皇上,但你我阴阳相隔,不能相见,我愿化作仙花日夜守护皇上。说罢消失不见。玄宗惊醒,原来他独自在花园里喝酒睡着了,刚才的梦历历在目,就像真的一样。玄宗四顾,发现花园中又长出了一株新花。此花浓郁芳香,颜色绚丽,玄宗认定是贵妃所化,故名之为“紫霞仙”。
此花在明朝传入太原双塔寺,生根开花直到如今。
http://s10/mw690/001i476Wgy6JLIqSOsp59&690
http://s1/mw690/001i476Wgy6JLIse5Hyb0&690
http://s4/mw690/001i476Wgy6JLItbcVt53&69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