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往你心上插把生锈的刀!

(2006-04-11 01:13:05)

往你心上插把生锈的刀!

 

                               ——关于孩子早期教育的几个尖锐问题

 

写下题目,我的心就很痛。

我也有个孩子,我理解父母的感受,尤其当着父母的面说自己孩子不好的时候,作为家长简直无地自容。但是,我还是要说,还是硬上心肠插上这把“血淋淋的刀”,为的是你这个家长记得今天,记得自己的过错并且在孩子15岁以前正确地培养他(她)!

常常听到许多家庭的父母对子女发出长叹,什么逆反心理啊,什么“忍了吧,认了吧!”等等不负责任的论调。现在,每当我听了这些,坚决不劝,也坚决不同情这样的父母!不但不,还要往你心上再插把生锈的刀!

刀上滴着血,在你的心上,恐怕谁都不愿意,可这偏就是“忍”,偏就是中国父母、社会所给予自己的欺骗与安慰。说白了,这是父母无能、社会领导者无能的典型表现。

忍很痛苦么?痛苦,撕心裂肺吧!

忍很无奈么?无奈,得过且过吧!

“刀”上滴着血,已经很久,锈迹斑斑,而且已经腐蚀了人的心灵,忍的人心灵不再鲜活与完美;让你“忍”的人,他(她)的心灵照样扭曲,没有他们(她们),就不会有“忍”!没有“忍”,就不会有中国如此严峻的今天与未来。3岁看小,7岁看老,绝对真理!有反对的吗?有的话,你就把近代以及当代的胎教等先进理论全部给我推翻,你如果没有这样的本事那就乖乖地听我说。一般情况下,孩子在15岁(随时代而变化)以前养成的习惯将决定他(她)一生的命运,同时决定父母的悲哀与幸福、社会的安宁与和谐以及国家的未来。

孩子像小树,他(她)成长的过程中,必然要长出“树杈”,这个时候,你怎么办?你说,给你许多钱啊,你不要长了;我给你跪下吧,你不要长了等都不是办法,这个时候应该硬着心肠抡下斧头:给他砍掉!怎么砍?因人而异,灵活一些。不妨用“老赖”——赖昌星的那句名言:不怕他官大,就怕他没爱好。

 

往你心上插把生锈的刀!图/中流//文/冬雪

 

@ 孩子啊,给你跪下了,你往直了长吧……

 

最近,我带了一个孩子,虚岁13岁。这个孩子的问题是:一、好吃懒做,百般借口;二、做事太慢,包括大小便,一般情况下,大便30分钟以上,小便要8分钟;三、随意顶撞身边的人,即对他好的人,包括老师和家长。

至于为什么拿这个孩子当例子,原因是这个孩子可以重新再塑造,因为这孩子本质,即3岁以前的教育非常优秀,等改掉他这几个毛病后,他会更加优秀。那么,产生以上三个问题的原因与解决办法是什么呢?

一、好吃(指的是花钱去买吃的)懒做,百般借口。

好逸恶劳乃生灵本性,存在于整个动物界,包括人,比如成年麻雀,就有伪装小麻雀的习性,以骗得其他麻雀(主要是家族麻雀)的喂养。同样,孩子的问题即是家长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家长很懒(有针对性的懒)的家庭,孩子就很勤快,反之亦然。这个时候,孩子“好吃与偷懒”的“百般借口”成了事实上的毛病。不要以为这是撒娇、是不懂事,因为真的不懂事就不会有“借口”了。借口与推卸责任共生,即说慌的前兆,而一个习惯以说慌来推卸责任的人是我们每个人都不欢迎的。

解决办法:好吃么?那你自己去挣来吃(6岁以上的小孩子就可以拣垃圾去卖了),天上不会掉馅饼!懒做么?同样,你不做出你这个年龄的贡献,那么也就没有饭吃,天上绝对不会掉馅饼!至于孩子的“借口”,戳穿而且处罚(因人所异),灵活处理。这其中有个重要的一条,不要被孩子的反问问住,因为你家长一旦被问住,在孩子的眼里就证明你家长错了,这会助长孩子的“嚣张气焰”,而变得更加难管。

二、做事太慢,磨磨蹭蹭,包括大小便。这个孩子,一般情况下,大便30分钟以上,小便要8分钟。做事太慢,边做边玩,这个问题的产生不是孩子的性格所致,实际上是大人的过错。即孩子有这种苗头的时候,没有及时制止。解决方法,不妨采用强制办法,比如:大便时厕所里不要开灯,规定时间等。注意的是,要循序渐进,先要求25分钟,然后20分钟等,直到正常;而小便就规定3分钟,硬性规定。

做事磨蹭这个问题应该从点滴规定起来。

另外,孩子大小便时间过长,得先看是不是有身体问题。有的话,我想也是大人给造成的,我了解到,这个孩子光吃肉,吃零食(有点过分地吃了),几乎不碰蔬菜的。孩子自己曾经说:“我不喜欢吃蔬菜的。”现在,大家明白了,问题还是在家长身上!而我要说的是,孩子,你早晚要上社会,而社会和集体不会让你“喜欢与不喜欢”这样来选择的!这个道理,孩子可能不懂,但是,家长你还不明白吗?

这个问题上,家长有个理由,即现在的孩子都这样。好,假如你家长说的是对的,那我就告诉你这个孩子的将来:社会和集体不要!你家长是凭空地弄个“爹”回家,自己养着气你玩吧!

三、随意顶撞身边的人,即对他好的人,包括老师和家长。这里讲的“顶撞”指的是小问题,比如坐、立、行、走,很具体的小事情等。我曾经要这个孩子将吃饭后的碗与筷子等收拾到厨房,现在可以这样做了,这是个进步。问题是,今天他将筷子直接扔到洗碗池子里的,声音很大;今天,他将嚼过的甘蔗渣子拿到厨房后扔到垃圾桶外……(我问:你怎么弄到外面了,他说没有塑料袋子啊。)

这个问题的产生,同样也是家长的问题,就是说,你家长没有教过他(包括我这个“老师”)“轻拿轻放”、不要因为自己的“随意”而影响别人。今天,孩子的这个小毛病,我没有批评。反而是我在反思,在想自己:想孩子跟自己的这段时间里,教过孩子怎么做这些事没有?我承认,我只是行动,而没有说给他听。

解决办法:大人的说与做要统一,有时候要边做边说,不厌其烦地纠正,直到把一些良好的行为让孩子养成习惯。所谓良好,无非就是“品德、意志、坚持、勇气”等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做好了,那么孩子的前途,你,还有社会就不用操心了。有一点没有错,那就是孩子的全面成长:品德、意志、坚持、勇气等,这些最基础。一个从小有礼貌、勤奋、会照顾他人的孩子肯定会适应社会的变化,肯定会以不同的渠道获得自己的成人与成材;反过来讲,一个任性、自私、懒惰的孩子则是给他(她)什么样的渠道都会使你头疼。

以上这个孩子的“问题”,几乎是各位家长都曾经或者正在头疼的问题。我希望读过这篇文章的人能够有自己的见解,有教育孩子方面的“成功”(不是不符合实际的空谈,以及所谓的理论)经验,让我学习!

当然,培养孩子的标准不一样,对孩子将来的要求不一样,那么孩子长大走向社会的命运也就不一样。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在孩子身上做着自己(家长)没有实现过的白日梦,又不重视孩子身上的小毛病,这纯粹是本末倒置。比如学习,我就不信一个知道关心他人的孩子不知道自己好好学习的!孩子从小所表现出来的品质加上合理的引导(这个引导指的是说与做要统一)才会健康与理想,建议你们看一看孙云晓先生的调查性文章,尽管他的有些观点(提出的解决方案)并不适合中国孩子。但是,他是我见过的中国关于青少年问题教育学家中最有见地的一个,至于其他同志的大部头“理论”(截止到200641),还是略显娇情与单薄,不如散见的小文章适用。说得难听点,那些自封的理论家真个叫不负责任地自己想当然、或者改编、摘抄了不符合时代发展背景下的过时“理论”——中外的、人家的理论。对这样的所谓孩子教育问题专家,我是“扁视”而不是鄙视的,因为鄙视这词太不中听!

比如关于“逆反心理”的说法,就不准确。实际上,孩子逐渐知道一些事理后(尤其是学校的教育),他的头脑里就会有一个“准则”,而这个准则与父母与社会无法重合的时候,孩子就会试着找出一条自己的“路”,而这条“路”,看上去就像是“逆反”——即不知道哪个混蛋创造了这样一个词来蒙骗大家。孩子“反常行为”的本质是孩子不信任父母与社会的表现,才决定自己“开辟新大陆”,才会在你心上、在社会身上插把刀!

06.04.2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