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中国北洋大学藏书票收藏鉴赏 |
分类: 藏书票收藏与鉴赏 |
我收藏藏书票还有一种比较喜欢的品类,就是带书的藏书票,有时候在不经意中,会有意外的收获。就如最近在网上买到的一件藏品,就是如此。一本带“北洋大学校图书馆”藏书票的英文书。这款藏书票当属中国老书票,从书票编目时间可以看出,书票的使用时间为1916年,我推测北洋大学校这个款式的藏书票,最早的使用时间应该在1912年。如事实是这样的话,这款书票应当比吴兴文先生发现并证实的中国最早的藏书票“关祖章藏书”(1914年)还要早两年,就是说“北洋大学校图书馆”藏书票,也是中国最早的藏书票之一。
北洋大学是天津大学的前身,始创于中日甲午海战之后。当时天津海关道盛宣怀通过直隶总督王文绍,禀奏清光绪皇帝设立新式学堂。光绪二十一年八月十四日(1895年10月2日),光绪皇帝御笔钦准,成立天津北洋西学学堂,并由盛宣怀任首任督办,校址在天津北运河畔大营门博文书院旧址。从此,诞生了中国近代的第一所大学。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北洋西学学堂正式更名为北洋大学堂。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津京,学堂校舍为敌兵所霸占,设备、文档案卷遭毁坏,学堂被迫停办,直至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4月学堂方在西沽正式复课。1912年1月,北洋大学堂改名为北洋大学校,直属教育部,1913年又改称国立北洋大学,此后一直沿用此校名至1928年更名为国立北平大学第二工学院止。
这款“北洋大学校图书馆”藏书票,贴在The Road Toward Peace一书的封里,书名页上还有“国立北洋大学图书馆藏书”印章和其它图书馆的藏书印章,可以证明这本书历经几所大学图书馆馆际调拨收藏的历史。但有一点可以说明,“北洋大学校图书馆”藏书票一直延用到1916年以后,虽然这时间学校已经更名为国立北洋大学,但图书管理员还是喜欢使用“北洋大学校图书馆”藏书票,是否因为这款藏书票上有相应栏目,可填写图书编目信息,比较方便图书管理。从逻辑上推断,1912年北洋大学堂改名为北洋大学校后,就开始使用“北洋大学校图书馆”藏书票,所以我估计这款书票的最早使用时间可以在1912年。但有可能,我们还能继续发现“天津北洋西学学堂”和“北洋大学堂”的藏书票,以至将中国最早使用藏书票的历史,推前至十九世纪。
再顺便说一下这本带藏书票的书,书名为The Road Toward Peace,可以翻译成《通往和平之路》。这是一本阐述欧洲战争的起因和未来防止战争手段研究的著作,1915年纽约出版。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哈佛大学第二任校长查尔斯·威廉·爱略特(CHARLES W. ELIOT,1834-1926)。他是哈佛高材生,在哈佛以全班第二名毕业后留校任教。1869年被任命为哈佛大学校长,年仅35岁,是哈佛大学历史上最年轻、任期最长(1869-1909)的校长,哈佛由此成为世界最顶尖的大学之一。1890年,他被任命为美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主席,后任《哈佛经典》(五呎丛书)主编。《哈佛经典》这一套在西方流传百年的英文名著,2006年9月于国内的万卷出版公司首次出版。所以说我刚收藏的这本《通往和平之路》的英文原著,也称得上是名家之作,值得收藏。加上“北洋大学校图书馆”藏书票,那就不好说了。
(本Blog文章、图片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上述考证观点,纯属一家之言,恳请专家论证,提出不同意见。谢谢!作者:黄务昌)
The Road Toward Peace的封面
贴有藏书票的封里
The Road Toward Peace的书名页
查尔斯·威廉·爱略特(CHARLES W. ELIOT,1834-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