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式“棱镜”:365天最忧360

(2013-06-24 08:44:48)
分类: 网络评论之一

最近,由斯诺顿引发的“棱镜门”事件成为全球焦点。报道刊出后外界哗然,与政府机构合作的九家互联网公司分别是:微软、雅虎、谷歌、FacebookPalTalk、美国在线、SkypeYouTube、苹果。对此保护公民隐私组织予以强烈谴责,表示不管奥巴马政府如何以反恐之名进行申辩,不管多少国会议员或政府部门支持监视民众,这些项目都侵犯了公民基本权利。

 

随着思科的卷入,“棱镜门”事件再次升级。斯诺登揭露美国国家安全局通过思科路由器监控中国网络和电脑,而除了以思科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外,微软、Google和苹果则掌握了中国的操作系统份额,这让中国的互联网显得脆弱甚至不堪一击。更值得警惕的是,中国网民处于内忧外患的隐私环境之中。

 

从涉事互联网公司的情况来看,国内有许多公司掌握着中国网民的核心数据。其中,最受诟病的360依靠安全业务强势崛起为一个桌面帝国。从个人隐私数据来看,360掌握了用户的一切数字生活。从你开机便殷勤地提醒你开机情况,上网有浏览器和360安全套装为你保驾护航,360还推出搜索引擎并正在大力建设自己的账号体系鼓励用户登录。

 

当然,360的数字野心远不止于此。最新消息是360将发布其第一款硬件,有人说是360路由器,也有人说是360无线网卡。不论如何,360的数据野心已经从桌面延伸到设备了。一方面,360从设备层面保障用户安全;另一方面,360也从设备层面获得用户数据。最要命的是,360曾多次被曝出收集并上传用户数据、泄露用户隐私的行为。

 

如果国内出现类似“棱镜门”事件,需要对几大互联网公司进行排名的话,腾讯和360有可能成为重点对象,其次是新浪和网易,接下来可能是YY语音。而搜狐、百度、阿里数据的监控价值则会小一些。这么说,并不意味着这些公司参与了类似棱镜门的计划。国外互联网公司虽然难脱干系,但部分做法仍然值得借鉴。

 

是时候修改用户协议了。数据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问题很模糊,但至少用户应该具备数据使用的知情权:我的哪些信息被收集了?都被用在何处?我对数据有哪些控制权限?我的数据可能被哪些人看到?我的数据究竟有多安全?在这方面,用户具有知情权、同意权。任何剥夺或变相剥夺这两个用户权利的行为,都是违法的。

 

然而,多年来360是如何做的呢? 360通过“一键优化”或“一键修复”,绕过用户的一步步审核,要么将竞争对手的软件给优化掉,要么在下载中夹带“私货”。360甚至不需要用户的“一键优化”等,在暗中直接给用户的电脑(或手机)下载其推广的软件。这也就是业内人最为痛恨的“静默安装”,“静默升级”等。

 

  你们真的需要那么多数据吗?有专家说用户向互联网公司贡献更多的数据将获得更好的服务,不无道理!可悲的是,很多时候用户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哪些数据被互联网公司以何种方式收集了。例如Cookie、软件使用数据、浏览器历史记录、LBS获得的位置数据、手机通讯录等。你们真的需要那么多数据吗?就算需要,何不公布你们都收集了用户的哪些数据?

 

公布数据的分享和使用情况。我们的数据都给了谁?什么情况会给?这应该是所有用户关心的问题。

 

政府部门的双重身份。有趣的是,政府部门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往往是亦正亦邪。“棱镜门”让奥巴马政府深陷舆论漩涡。但对企业的监管往往也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出手。

 

期望以逐利为目标的企业的自我监管是天方夜谭。企业之间的互相监管、行业协会的第三方监管、社会媒体的舆论监管,都不可或缺。

 

譬如360与金山多次互相指责对方泄露或侵犯隐私,但除了引发口水战甚至官司或者成为竞争手段外,似乎并未推动整个隐私保护体系的建立。只有政府参与,通过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才可以从根本上起到监管的作用。当然,我们的隐私意识觉醒也将推动行业变革。相信大力监管并执行到位,将有效避免企业对数据的收集、使用和分享太过膨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