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一个企业界的经典案例,就是“海尔砸冰箱的故事”。23年前,有用户向海尔反映其生产的电冰箱有质量问题。于是,张瑞敏发现了76
台不合格的冰箱!他做出了有悖“常理”的决定:开一个全体员工的现场会,把 76
台冰箱当众全部砸掉!这一“砸”,竟为中国砸出一个闻名中外的民族品牌。在中国的企业改革中,等同于福特汽车流水线的改革。
一柄大锤砸醒了海尔人的质量意识,也是一种“诚信”的宣言!如今,中国的民族品牌已不止于“海尔”了!看看吧,联想并购IBM电脑业务,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淘宝成功击败eBay易趣,华为驰骋于国际市场……可是在这片民族品牌休养生息的土地上,“诚信”依然成为一些知名企业的拦路虎。
很多尝试过网络营销的企业,可能惊喜于搜索引擎带来的客户及订单。同时,也不得不为网络推广费用交上不菲的“奢侈税”!这个“税”值得交也就罢了,怕的是什么?——欺诈!比如说竞价排名按效果付费,没有的点击无中生有,而有的点击毫不相关,但“消费”却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越来越多!当客户得不偿失了,怎么办?如果有一天客户幡然醒悟了,选择“放弃”可不可以呢?
这不,有客户这么做了,结果是停止续费不再投放广告后,竟然被不良搜索“屏蔽”。企业负责人说:“不做竞价排名广告前,还可以通过搜索到达网站。早知如此,还不如一开始就不做呢!”这就是不良搜索的杀手锏——恶意屏蔽!于是客户认为不良搜索“封杀”网站的目的,在于迫使其继续交钱做竞价排名广告。试问,“这是不正当竞争行为”吗?
一个无良的企业,其实是担不起民族品牌的荣誉。无论企业效益有多好,纳税多少,如果支撑发展的动力是欺诈的无良行为。就好比一个人用不正当的手段赚了钱后,再去做慈善,是否就洗白了呢?就算一时逃脱了追究,终究有人愿意说“不”。当所有的客户都不能忍受企业的无良行为,等待企业的是什么?诚信无“价”,一个没有品格的企业是无知的!
而在互联网行业,最需要“诚信”的则是电子商务企业,比如阿里巴巴、淘宝、易趣、拍拍等。正因如此,阿里巴巴需要“诚信通”,淘宝C2C平台需要“支付宝”作为诚信支付手段。换句话说,淘宝商家需要诚信,才能像“同仁堂”那样赢得口碑守住“百年老店”。也是如此,淘宝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无时无刻不在关注“诚信”之于电子商务的困扰。
诚信无“价”,恰恰不能够借助金钱或技术等外部力量,去赢得不属于“诚信”范畴的品牌效应。然而不良搜索的竞价排名体系,恰恰是只认钱不认人的烧钱机器。有钱就有了排名,就像有钱也能买个“十佳”、“百强”的排名或牌匾。至于商家所卖物品是否质量可靠,是否诚信无欺,不良搜索从来“不管”!但淘宝要管,不诚信,是对淘宝最大的侮辱。
这么看,如淘宝、易趣、拍拍等电子商务平台,倘若凭借品牌效应直接成为网民购物的入口,搜索网站所起到的作用自然有限了。如果搜索是网民使用最多的网络入口,搜索网站的免费收录规则,不应以商业利益作为衡量的首要标准。更何况,还有人为调整关键词排名且让客户对竞价排名服务产生依赖这种无良行为呢?
企业管理的最大挑战,便是在事情出现不好的苗头时,就果断采取措施转变员工的思想观念。不良搜索的无良行为,相信是出于企业战略层面的普遍做法,而不是企业员工的个别行为。至于不良搜索“三宗罪”:恶意点击、擅提价格、恶意屏蔽。归因呢,无非是搜索企业的主要盈利模式——竞价排名。结论是:排名上升,无效点击增加,推广成本增加。
话说淘宝网通过对不同搜索引擎进行不同程度的屏蔽,可以杜绝不法商家利用竞价排名、搜索优化等手段骗取消费者信任,避免诚信商家被上述行为打击、株连。就如同当年“海尔砸冰箱”的壮举,不仅净化了电子商务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还为众多企业向不良搜索说“不”起到了榜样作用。不禁为淘宝叫好,诚信无“价”,不良搜索企业该警醒了!
评论:彭行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