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彭行洋
彭行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17,008
  • 关注人气:12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借马云说法:Web2.0问题很现实

(2007-12-12 02:48:06)
标签:

我记录

财富人生

IT/科技

web2.0

马云

方兴东

麦田

网站

成功

分类: 科技教育·IT业

借马云说法:Web2.0问题很现实

 

看过两篇博文,麦田的《中国的web2.0:很好,很强大》和方兴东的《为什么中国的2.0网站无力爆发?根本在于“参众”数量不足》。在这里,我想引申一下话题,继续Web2.0的边缘性问题,略谈一点浅识拙见。

 

    Web2.0是什么,没有简短的一句话定义。只能说它是一种规则,符合的以Web2.0概念称之。基于百度百科的诠释,Web2.0至少存在以下的内涵:

 

1. 互联网作为平台

2. 利用集体智慧

  3. 数据是下一个Intel Inside

  4. 软件发布周期的终结

  5. 轻量型编程模型

  6. 软件超越单一设备

  7. 丰富的用户体验

 

以上七点,不过是定义Web2.0的框架边缘。对于普通网民,第12项容易理解;对于业内人士,第37项容易理解;对于专业人士,第456项值得深究。

 

麦田抑或方兴东是否技术出身,姑且不论。他们的文字功底想来不差,而利用汉字切磋业内形态,本无对错。至于何种见解,姑妄观之,姑妄思之。

 

其实,当我们以文字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多半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就像俗话说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每个人都有自私欲,这也无可厚非。求名也好,求利也罢,我们总是利用适当的方式,去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

 

马云说,“最优秀的模式往往是最简单的!”我不完全认同。至少,我不觉得马云是用最简单的方式,打造出了最优秀的模式。马云从1994年开始创业,截至上月初阿里巴巴香港上市,长达13年的创业历程(阿里巴巴上市后,马云仍觉得自己是一个创业者)!

 

马云经历了多少,他自己最清楚。阿里巴巴不是神话,马云也不是神。很多人对他的崇拜是基于成就事业的欲望,也可能很多人愿意享受这种成功欲。但马云必须告诉大家,阿里巴巴走到现在不容易,走过了曲折艰辛的历程。

 

再来看网易科技做的一个专访,马云表示,“阿里巴巴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功,绝对不是因为勤奋,而是因为运气。”“阿里巴巴的成功不是马云一个人干的,而是几千人在8年的时间中做出了很多贡献。”

 

麦田抑或方兴东,不知看了这段话没有。网上盛行的马云经典语言不少,我觉得上面这两句话最现实、最实际,也最具有本质意义。运气是什么?似乎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就算遇到了,你能否抓住是一个问题;就算你抓住了,能否有能力做起来也是一个问题。

 

很多人,总是抱怨这个埋怨那个,似乎上天不公,没有眷顾他。其实呢,上帝是相对公平的,给谁的都不会太多,也不会太少。很多埋头苦干的人,很可能走过残酷无情的人生历程。但他们依然在努力,或许不会成功,我要说这是一个Web2.0的典型问题。

 

是的,我付出了,我努力了。结果呢,我为什么得不到回报?我应该放弃吗?还是需要坚持?再努力,又会有怎样的结果呢?未知。而Web2.0的现实问题是,我没有做好,怪我自己;我做好了,没有收益,怪谁?我做好了有收益,却不够多,又怪谁?

 

参照国内的一大批所谓“Web 2.0网站,我们看一看,你是做的不够好?收益少?还是没有规模效益?如果你都做不好,好像没什么好说的。做好了,收益少,这可能是一个好的开始,也可能走向无序的漫漫长途。走到这里,就需要有一个心理支撑位置

 

那么,所谓的“规模效益”,应该是到了怎样的阶段呢?我觉得,它恰恰是阿里巴巴现阶段的基本反映。阿里巴巴集团业务所做的调整、归类和校正,一系列动作都是为了实现绩效目标的最大化。或许现在不是,但将来一定是!

 

反观之,方兴东的博客网也好,麦田的蚂蚁网也罢,初衷是好的。他们的想法没错,他们可能成功或失败,但原因可能不是项目本身。至于是什么?究因有很多种,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甚至是缺少那么一点点运气,都可能导致最终的功败垂成。

 

基于Web2.0的概念,同样没有是非对错。往前是Web1.0,往后是Web3.0……科技总是在进步,我们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但我可以肯定,明天还有很多的新鲜玩艺儿,还有很多很赚钱的方式。但那样的好运,也很可能降临到下一拨人的身上。

 

因此,麦田抑或方兴东作为互联网从业者,或是创业者。他们的行为,对于这个行业有着积极作用。但他们能否转身为“成功”的符号或代名词,能否成为创业的标兵。这好像不是他们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只要他们努力过,就不会为人生感到太多遗憾。

 

那么,遗憾会有么?之于Web2.0,就存在这个问题:没有集体智慧,Web2.0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而适合Web2.0生长的土壤,又必须与利益挂钩。前面说过,求名求利这种意识或经济形态的产物,对Web2.0都关联着根本性的影响。

 

这么说吧,一个网站的流量上去了,网站经营者凭广告等方式获得收益。可是,经营者为“集体智慧”买单了吗?譬如我现在写的发到博客后,可能会有转载,可谁又为我的文字版权付费?利益(名利)的驱动效应,结合新浪Web2.0案例的后发制人就容易理解了。

 

新浪Web2.0成功与否,姑且不论。但新浪的知名度、执行力,之于Web2.0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Web2.0给新浪带来了技术和内容的扩展,这是补充作用。至于新浪的主业是否会被Web2.0模式替代,也超出了Web2.0成功的边界。

 

总之,科技上的Web2.0是有序的序列或组合。现实中的Web2.0,却是各言其事,各逞其能,各有千秋。Web2.0是一种形式,一种业态,也是一种过渡。终究,它会被更新的成功模式所超越。不必为Web2.0伤春悲秋,做好自己才是根本。

 

原创:彭行洋

QQ136109938

MSNqgzg@msn.com

 

声明:独家视点,转载务必联系本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