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eBay身后事,员工利益该牺牲么

(2007-01-09 19:07:14)
分类: 科技教育·IT业

eBay身后事,员工利益该牺牲么

 

近日有多位eBay易趣员工表示,eBay易趣将会与近500名员工终止劳动合同,同时给这些员工一定的补偿。这些员工可以选择在TOM在线与eBay刚刚成立的合资公司TOM易趣提供的合同上签字,成为新公司的员工。这些员工对eBay给出的赔偿方案表示不满,对eBay要求这些员工三个月内执行完期权的要求也颇有看法。

 

  一位eBay易趣老员工认为,“我们的不满主要是赔偿是按劳动法规定的底限‘N+1’进行的,而没有更多一些的补偿。”这与eBay“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不符。为此,另一位eBay易趣老员工还给惠特曼写了一封信,表达他们的不满情绪。合同法方面的专家张新维律师表示。“与员工解除合同,并按工作年限进行补偿,eBay易趣的做法并不违反劳动法。”

 

作为中国企业并购跨国企业的案例,这不是第一个来自被并购企业员工的质疑。类似的尴尬,同样发生在不久前启动的CEC(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收购飞利浦移动电话业务一案中。飞利浦能否善待涉及到并购部门的员工,员工到新公司后其合法利益是否能够得到保障成为争论的焦点。如今,eBay易趣陷于类似的纠纷之中。

 

由于eBay易趣以前是外资企业,是以外资的标准对待员工的。而TOM易趣作为本土化运营的新公司,为了控制运营成本,可能会在员工待遇等方面有所下降。从企业的角度出发,这是无可非议的。况且公司暂时没有任何裁员计划,员工的福利待遇保持不变,解除合同将得到赔偿,并将与TOM易趣签署新的工作合同。

 

我不明白,eBay易趣员工还想得到什么?他们还想得到多少?作为eBay在中国的员工,他们以为自己是弱势群体,深信公司的价值观就是“厚待人人”。但eBay在中国市场没有得到什么,相反地却投入了巨额资金。就算是eBay美国总部及CEO惠特曼的过失,难道员工不应与企业承受同样的失败吗?eBay的价值观,仅仅是公司对员工的付出吗?

 

这种质疑,可以回应eBay易趣员工的偏激观点。他们评价公司战略失败的并购行为,不应该由员工买单!如果eBay易趣选择的不是并购,而是退出中国市场。那么公司的赔偿标准仍按照劳动法的规定执行,员工们又能如何?就算那时eBay“额外开恩”,还会有TOM易趣这样的退路吗?这也是一种偏激观点,相信不能够得到eBay易趣员工的认同。

 

据业内知情人士介绍,eBay易趣员工可能是对他们未来的前途感到迷茫。因为到本月31日完成交接时,eBay易趣现有员工将分流为三部分,一是进入TOM易趣公司,二是进入eBay国际业务部门,三是某些优秀员工在这些公司以及韩国、香港特区等分公司间轮调。让人感叹这些迷茫的员工都被跨国公司宠坏了,难道这世上还有“一劳永逸”的工作?

 

另据介绍,老员工被解除合同后将获得补偿并可选择与TOM易趣签约。如果不在这个“遣散”合同上签字,他们将拿不到补偿。这个刚性规定,确实有逼迫员工就范之嫌。但一位老员工认为,“eBay员工的工资与其他外企相比很低,应该获得更多的补偿。”既然eBay易趣工资低,当初为何选择效劳?难道仅是为了eBay出局后获得可怜的赔偿吗?

 

由于eBay与中国内地员工的工作合同都是签到20078月底。员工认为,对于提前终止的那几个月,他们也应该得到补偿。按照合同法的规定,只要公司按“N+1”给员工做了补偿,没到期的合同即可获得终止,公司不用再对剩下几个月的合同做出补偿。eBay易趣员工认为,不是因为工作业绩不好导致eBay的失败,显然有些强词夺理。

 

对于已经获得了公司期权的老员工,eBay易趣公司规定员工必须三个月内将期权全部执行完,否则将过期作废。我以为,这种期权“限期说”肯定有损员工利益。因此,我赞成eBay易趣员工能够争取到“期权”解套。毕竟现在eBay的股价很低,如果在三个月内就要全部执行完期权,员工的收入就无法获得足够的利益保证。

 

“作为美国一个知名、跨国的大公司,并一直对外宣称‘最在乎员工’的企业文化,我们觉得eBay应该有更大的社会责任心,给予中国员工比这个最低底限再多一点的补偿。”看到这段话时,其实我从心底是感到悲哀的。就像是街边的乞讨者伸出双手,对打扮入时的过路人说:“您穿的那么好,也不在乎几个小钱!行行好,多给我一点吧!”

 

相对于eBay的被动,在并购道路上作为先行者的联想则显得主动很多。在指定并购策略时,联想就已经提早着手评估薪酬是否会成为并购的风险因素。同样的主动出台薪酬策略,应对可能出现的大规模离职现象的还包括阿里巴巴。一边是风起云涌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潮,一边是员工的被动等待,但愿员工与并购企业间的“摩擦系数”越来越小!

 

作者:彭行洋    来源:天极评论

 

博客门 – 中国原创商业评论 >>>

 

相关链接:

eBay身后事员工利益应该牺牲么?

文章引用自:http://www.qgzg.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