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彭行洋
彭行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9,315
  • 关注人气:12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项立刚等,任重负远的中国一代!

(2006-07-20 00:05:56)
分类: 科技教育·IT业

项立刚等,任重负远的中国一代!

 

   现代知识分子所处的社会,不再是一个以士大夫为中心的“四民社会”,而是一个无中心的“断裂社会”,其一是国家与社会的断裂,其二是社会各阶层的断裂。在这样一个乱局之中,知识分子与国家不仅去了内在的体制关联,而且对国家产生了强烈的疏离感。而大批知识精英离开家乡,离开乡村,进入都市,又意味着他们脱离传统的民间社会,失去了自己的血缘、地缘和文化之根。在传统中国,士大夫是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中枢,现代知识分子不仅疏离了国家,而且也游离了社会,成为无所依附的自由漂浮者。

——《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史论》

 

经历了十年文革,在中国六十年代出生的一代人,有些悲哀也有些幸运。悲哀的是,他们的基础教育不能得到正常普及;幸运的是,到了他们该读大学的年龄,国家又开始恢复了高考……中国高考制度的复建,差不多已培养了三代人。

 

几年前,在北京我亲自采访过一个从“北大荒”返京的下放女知青。她的丈夫先读大学时,她承担起工作和家庭重担。而等她读完中国人民大学时,已经将近40岁了。她后来做过大型中外合资公司的财务总监,以及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的高级讲师。

 

作为中国五十年代出生的人,她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当然,五十年代出生的一代人中,也包括我的父亲。但他的一生,从没有踏出过农村一步。我曾经撰文说过:“天知道在小山村他们为一斤萝卜二斤白菜斤斤计较时,世界上正在发生着什么样的变化。”我的父亲和项立刚先生,正是中国农村和中国城市的典型化形象。

 

项立刚先生是我的同乡,安徽人。他说刘韧也是安徽人。于是,我去查刘韧先生的资料,发现他生于1970年。项先生说他是六十年代人,而我生于1980年。项先生、刘先生和我,来自三个不同时代的三代人,来自于安徽,来自于我们深深热爱的中国信息产业。这就是我们的不同点和共同点。我们三代人,或许是中国三代人的一种缩影……

 

项先生说,他喜欢对别人提起,他从安徽省商业学校毕业的求学经历。而我呢,曾经毕业于一所农业中专学校。我的父亲,没有给我再深造的机会。但我没有放弃,虽然来到社会上,经历了太多的坎坷和磨难。但我心中唯有一个愿望,那就是为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项先生,年龄上已从奔四向迅驰的方向迈进。在通信领域,项先生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他还想创造通信网络方面的中国第一……提起刘韧,聚集于他身上有几个“第一”:曾就职于中国IT第一门户网站——天极网(ChinaByte.com/Yesky.com)任副总裁;他是中国IT第一社区——DoNews.com的发起人;他被誉为“中国第一IT记者”。在荣誉与光环的背后,刘韧说:“其实我很普通。”

 

19967126岁的刘韧第一次在北京中关村的天汇公司接触到互联网,一个技术员教他发出一封Email:“你看我老婆漂亮吗?”刘韧又在技术员的收件箱里看到了这句话。当时,汪延和王志东刚开始尝试“利方在线”,丁磊还在帮人写程序,等着攒钱开网易公司。谁也没有想到,4年之后,只有5页内容的Tom.com刚刚上市就可以将20亿美元纳入囊中……

项立刚等,任重负远的中国一代!
我在新浪的另一个博客:东方罗曼史 >>>

 

19982月,年仅18岁的我在上海南京西路的锦沧文华酒店,第一次触摸到了最先进的奔腾二代处理器武装的电脑。当我第一次点着鼠标看到了东方卫视的视频节目时,我激动的心情实在难以言表……那也是我的第一份工作,为IDG会展公司承办的英特尔国际电子商务论坛服务。但以后几年,我和互联网几乎无缘。直到20039月,我的一只脚才正式踏入中关村……

 

在中关村,我的第一任老板是从人大毕业的一对夫妻,30多岁,正是干事业的黄金年龄。而我在互联网行业,历任网站编辑、网络事业部经理、频道主编、网站副主编、执行主编、总编辑及DM杂志主编。今年我26岁,正是刘韧先生跨进中关村的年龄。我在去年冬季思索了很长时间,于今年初西去重庆考察地方互联网的现状及中国区域门户市场。当时我极不明白重庆自从出了一个天极网后,怎么就没有了下文及后来者?!

 

如今,在互联网及信息产业表面的光环下,很多的中国人都成功了,也很有钱了。但中关村的年轻企业家,有些仅五十多岁就永远地倒下了。我对项立刚先生说:“愿她健康起来,也望你珍惜身体。在中国,能出点成绩都要付出代价,真的很不容易……”我说的她,就是项先生嘴里的娟子,一个为了工作而伤了身体的职业女性!

 

中国人,尤其从五十年代开始向当代社会走来的中国人。比如,那位从北大荒回城的北京下放女知青,我的父亲,项立刚先生,刘韧先生,我……我们都是有些想法的人,或许是社会淹没了我们,也可能是我们被社会所淘汰。但,为了中国的经济建设与发展,都作出了他们的努力与贡献。

 

而在这种奉献背后,中国的知识分子却有着始终难以言喻的沧桑与酸楚。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少不了每一个掘井人。而在第一次吃螃蟹的人身后,都有无数的观察者和不同心态的人。在中国,大多数人想出点成绩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但很少有人针对此问题提出质疑:如此任重负远的一代,能让我们的下一代汲取点什么?!

 

评述:彭行洋
 

项立刚等,任重负远的中国一代!


链接:项立刚简介  博客 >>>

安徽芜湖人,中国人民大学毕业,长期关注中国IT业、通信业,发过较多行业观察文章,获《北京青年报》“燕京大写手”称号。参与《学电脑》等多个媒体创办。1998年,参与创办《学电脑》杂志。2000年创办《通信世界》杂志,任《通信世界》杂志社社长兼总编。


项立刚等,任重负远的中国一代!
 

链接:刘韧介绍    博客 >>>

DoNews社区发起人,知名IT记者,贝塔斯曼签约作家。曾服务于《中国计算机报》、《计算机世界》、《知识经济》等媒体。1993年进入IT界,长期致力于信息产业的深度报道。著作有:《中国.com》、《知识英雄》、《中关村问题》、《企业方法》、《知识英雄2.0》、《知识英雄2.0》繁体台湾版、《网络媒体教程》等。正在完成《中国信息产业史》。2003年,任天极网副总裁,负责天极www.chinabyte.com的网络新闻工作。2005年,Donews与千橡集团合并,成为千橡集团副总裁,www.donews.com的制作人。

文章引用自:http://www.qgzg.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