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彭行洋
彭行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8,541
  • 关注人气:12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G前夜,“双子星”能亮多久?

(2006-07-02 23:07:38)
分类: 科技教育·IT业

3G前夜,“双子星”能亮多久?

 

本博视点:华为一直宣称自己的最大目标是“活下来”,但事实上,华为活得比国内同行都好。其利润居国产电子制造业百强榜首,被称为中国最优秀的民营企业。而中国深圳坐拥华为技术与中兴通讯——两颗可能改变中国通讯产业,甚至全球通讯产业格局的最为关键的棋子。在3G即将来临的前夜,深圳的“双子星”显得光彩夺目。

 

对于深圳的华为和中兴,我没有很深的印象。不过,倒是深刻记忆了网上的一个段子:“在清华的bbs上看到一句话,北京重点大学的毕业生,一流的自己开公司,二流的出国,三流的进外企,四流的读研博,五流的去北邮下属的一堆公司,不入流的才进中兴华为这种拼命加班还称之为文化的公司。”

 

昨晚,我还在网络新闻上看到一个重磅专题——知名的电信专家史炜在其博客中写道:从跨国电信公司的全球战略看,大的设备商像诺基亚、爱立信、摩托罗拉、西门子,它们的目光都在盯着第三代移动通信以至第四代移动通信,它们根本没有精力去跟华为去拼杀。但是,几年后,当华为做到影响到海外跨国电信公司的战略布局,以及影响到这些公司所在国家的国家战略安排,那时,华为将面对这些跨国巨头和其所在国家的全力封杀,华为的冬天就真的会来临了。而这样的冬天不是华为自己能摆脱的。

 

目前,这是国内出现的最正面的质疑:华为的冬天正在来临?那么中兴呢,你的冬天还有多久?国际市场究竟留给了你多少市场份额?深圳,需要为你的“双子星”把把脉了!

 

    /整理:彭行洋

3G前夜,“双子星”能亮多久?

 

相关新闻:

3G“双子星”启示:一座城市的新技术围猎

3G“双子星”启示深圳反思中兴华为现象 

 

链接:3G“双子星”启示录

 

  3G给华为、中兴带来机会,也给深圳带来机会。同样,深圳,也给了华为和中兴走向全球的沃土。

  即便在每日川流不息的罗湖口岸,华为与中兴皆能获得最为高级别的通关待遇。“华为与中兴的车辆或人员,通关速度要比普通车辆和人员快很多,这是深圳市政府和海关方面形成的共识。”深圳市科技局一位副局长告诉记者。

  除此以外,深圳市政府甚至为服务华为成立了专门的华为办公室。“本土高科技产业的提升必须依赖核心企业与品牌的成长来带动。”在这位主管深圳科技发展的副局长看来,华为与中兴的崛起,实际上已经给深圳的“科技牌”带来无法估量的意义。

3G前夜,“双子星”能亮多久?

 

深圳反思中兴华为现象

 

  面对国际巨头的合纵连横,某种意义上,中兴、华为的3G理想已不仅仅属于这两家企业,它们是中国的梦想,同样也是深圳这座城市的梦想。

  在巨头林立的通讯产业,华为、中兴都只有20岁上下。而此时,无线通讯领域的顶级供应商爱立信已经是一个120多年的百年老店。

 

  尽管如此,中兴与华为依然担起了与巨头抗衡的重任。在深圳有关部门看来,作为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本土高科技企业,中兴、华为的故事,带来的是知识和创新价值的正面传播。

华为与中兴的模式,让以来料加工、出口贸易起家的深圳有所反思。

 

  华为深圳坂田基地不远处的富士康,上世纪90年代初落户,发展到今天,对于支撑深圳庞大的经济总量来说越来越不可或缺。富士康深圳2005年出口额为100.4亿美金,几乎占了深圳市全年电子产口出口的1/5,此外,富士康在中国的年产值高达2000亿元,年年蝉联中国出口冠军。

  但这样的出口大户正在引发深圳的忧虑。

  富士康每年庞大的产值背后,利用中国对外资出口加工的各项优惠,去年交纳财税仅16亿元,相对富士康2000亿的产值,华为2005年产值总量仅有460亿元,创税却达49亿。

  此外,以富士康为代表的出口加工型产业经过十几年发展,并没有给深圳周边技术与产业链提升带来根本改变,而且其大宗采购也大都在同样在大陆扎根的台商和日韩企业之间进行,这种内循环的经济结构,使得相关的产品配套和技术只在原有的关联企业间流动;

  而据不完全统计,富士康深圳员工20万人,超过17万人为流水线工人,技术人员比例很低;

  另外,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深圳市目前可以开发的规模用地奇缺,外源型经济正在遭遇资源的瓶颈。

  相对深圳去年接近5000亿元的电子信息行业产值,华为、中兴两家加起来只有700亿,但是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创新能力,使得华为、中兴与深圳科技立市的思路不谋而合,并且正在成为深圳未来重心,而即将到来的3G更成为突破国外巨头垄断的良机,这也代表了深圳市发展的前景,承载了深圳的希望。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徐志强 丘慧慧

文章引用自:http://www.qgzg.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