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虎视眈眈,谁有机会蚕食3G市场

(2006-06-07 00:31:48)
分类: 科技教育·IT业

虎视眈眈,谁有机会蚕食3G市场

本博视点:在中国互联网之电信与广电之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热闹过。当然,所谓的“热闹”是相对的。对于内行来说,在未来的3G市场上谁会分得一杯羹?可能是大家都在关注的。自古以来,各家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不过,今天的市场竞争已经容不得那些大腕们单打独斗。他们纷纷联合起来结成战略同盟,以应对更加残酷的市场竞争。

 

另一方面,搜狐花了一年多时间,精心筹备了今天的娱乐文化传媒公司。可以想见,在TOM之类娱乐路线大获成功后,相对保守和传统的老“门户”们不甘寂寞,终于跟进来趟一趟浑水分杯羹。然而,我更以为搜狐也是在为3G市场的美好前景铺路。在这块人见人爱的肥肉面前,谁都会口馋的两眼发绿……况乎是无孔不入的“商家”们!

 

/整理:雪浪天

 

参考及链接:

·数字传媒时代,畅想3G的G点感受

·搜狐娱乐公司正式成立签约搜狗女声三甲等艺人

 

搜狐娱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为搜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张朝阳先生将出任新娱乐公司的总经理,搜狐娱乐事业部总监邓晔女士任娱乐公司副总经理。全新的搜狐娱乐公司将全力拓展娱乐文字和多媒体的内容报道和传播,打造网友娱乐互动的平台,通过自创和合作为中国网友提供丰富的娱乐内容。

虎视眈眈,谁有机会蚕食3G市场

 

商业周刊:3G在中国将获前所未见的成功 

 

  关于中国的3G市场是否会开启目前已没有任何疑虑,当前的问题在于这一市场何时才会浮出水面。牌照的发放以及3G标准的抉择问题在中国已谈论了很长一段时期。目前可以确定的是,3G必将于某一时刻在中国市场上出现,而且,中国管理部门所做出的最终决定势必会为未来数年移动业界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尽管在中国获得3G订单并不意味着运营利润率的提升,更多的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以及提升公司的声望。但对于欧洲的网络设备经销商来讲,如爱立信和诺基亚等巨头企业显然不愿错过中国3G市场所蕴涵的商机。

 

  与此同时,一些小型企业也希望能在中国的3G市场上分一杯羹,并把它视作是自己所能获得的最终同时也是最好的一份订单。而其它一些经销商,例如阿尔卡特和其并购对象朗讯、北电网络以及西门子,也都将在全球3G市场上确立自身地位的希望寄托于中国的3G订单之上。此外,如华为和中兴等中国的顶级企业也都期待着能从中国政府手中接过大批项目。

 

  仅仅是想象一下这种各路商家虎视耽耽的场面便足以理解为何电信基础设施领域内的合并浪潮会此起彼伏。阿尔卡特和朗讯进行合并,新公司的规模将更加庞大;西门子将亏损的手机部门进行剥离,好更加专注于网络设备业务的发展。

 

  确实,目前2G服务及基础设施市场也仍旧有利可图,但对于3G研发所投入的巨额资金使得众多商家不得不向新一代市场转移,并要力求未来在3G市场中占据好更加有利的地位。

 

  显然,中国将选择其自主开发的3G标准TD-SCDMA。他们并不满足于使用其它两项标准:WCDMA以及CDMA2000。这意味着中国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也因此不必再依赖于其它商家的技术,并无需再缴纳专利使用费。

 

  目前中国管理部门仍未发放3G牌照。一方面也许是因为TD-SCDMA技术还未臻成熟,中国希望TD-SCDMA最终可以与WCDMACDMA2000分庭抗礼。而另一方面,这也许是中国的领导者们正在等待时机,先观察一下3G领域的发展速率。

 

  毕竟目前3G的普及还无法赶超2G,如果2G所能提供的服务已足以令用户满意,那么谁还会把钱投给3G

 

  无论中国3G牌照的发放因为何种原因被拖延,一旦中国的3G市场开启,WCDMA的地位必将再次被加固。此外,由于中国目前拥有CDMA网络,因此很可能发放的3G牌照中将有至少一张是CDMA2000牌照。CDMA2000的支持者们认为,中国的3G市场上必将有CDMA2000的一席之地。

 

  此外,无庸置疑,TD-SCDMA必将在中国市场上出现。但据我们所知,这项技术目前还很难实现商用。然而尽管TD-SCDMA也许并不是最佳的3G技术,但由于获得了政府的支持,因此中国本土势必诞出TD-SCDMA产业。且该标准的支持者们已开始为未来的运作出谋划策,例如爱立信与中兴签订了关于TD-SCDMA的战略合作协议、西门子与华为建立合资公司、诺基亚与中国普天携手,以及阿尔卡特/朗讯与大唐建立联盟。

       …………

   

来源/赛迪网  作者/熊熊

文章引用自:http://www.qgzg.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