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社会文化·观点 |
一群孩子,流下一行百感交集之泪
2001年5月,李丽姣的女儿已经长到三岁半了。她很想送女儿去上幼儿园,可跑遍机场地区方圆十里几所学校,都以她的孩子还小为由一律拒收。李丽姣很着急,花了三百元托人打听到学校先要安顿好本地孩子,有多余的床位才能收外地孩子。
暑假时,有个叫王莉的小女孩天天到李丽姣住处来找女儿白露玩。一问之下,才知她在一所私立学校上学。于是李丽姣拿着证件到那所学校去找工作,学校负责人看她有教学经验,便让她带三年级数学四年级语文兼班主任。随后,李丽姣给女儿交了360元学费也到校上了学前班。
在教学过程中,李丽姣注意到该校管理存在许多问题,师资水平良莠不齐。就说学校一位陈主管吧,她教着一年级及学前班的语文课。结果,李丽姣发现她连最基本的拼音识读都搞不明白,教学生读zhi、chi念成z—hi→zhi、ch—i→chi,还有些生字的笔画数字典里便能查出,她不备课却跑到别的教室问其他老师,连学生听见了都笑话她。在课堂上,那位老师还常常干家务,有时跑到市场上进些零食到学校里卖,有些家长没及时交上学费就不让学生上课了。一学期下来,她带的课还没教完,倒把李丽姣的女儿惯出了不少坏毛病。更让李丽姣气愤的是,为了上课她自己的孩子发高烧42º都没请过半天假,到年终结算工资时半年的奖金却一分没有。
通过这些事,李丽姣想起几年前她帮助过的那个孩子。在这样见利忘义的学校里,孩子们根本学不到东西,简直是误人子弟。多年前,李丽姣就是一个忠实的基督徒,基督教里边的核心内容是拥有爱心,爱人如己,爱周围的每一个人。每每看到学校不负责任的行为,李丽姣常常想假如学校是她办的,她一定会全心全力去爱那些孩子们。无论生活还是学习方面,她都要把教学质量放在第一位,这样做才是对学生和家长负责,同样对学校也有好处。
李丽姣有了这种想法,又征求了丈夫白林玉的意见。没想到他没说一句反对的话,还帮着她积极筹备起来。当时李丽姣的境况并不好,老家的弟弟所在单位要搞赞助,哥哥盖完房子又出了车祸动了一场大手术,她自己的存折上仅有五千块钱的积蓄。办学缺乏最起码的启动资金,李丽姣面临着巧妇难为无米下锅的困境。
经过对机场周边地区一番调查后,李丽姣同丈夫仔细分析了一下现状。当时,岗山村小学借读费每学期600元,机场一、二小每学期借读费2000元。对于绝大多数每月收入不过三四百元的打工族来说,这样的收费实在勉为其难。他们的孩子放在老家上学没有人管,许多孩子跟着父母到北京来了。由于附近没有适合他们就读的学校,只能辍学在家。
一次,李丽姣推开一排出租房屋的门,看到院子的墙根下一溜儿站着七八个玩耍的孩子。她耐心地挨个问过去,知道这些孩子都到了上学的年龄。她又问他们可想上学,谁知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想。过了一会,有个孩子小声地说:我妈说了,家里没钱让我上学。听着这个天真的声音,看着这群衣衫褴褛的孩子,百感交集的李丽姣眼泪不自觉地流了出来。回家的路上她感到揪心地痛,要办一所面向打工子女学校的愿望更强了。
采访/撰稿:雪浪天
文章引用自:http://blog.sina.com.cn/m/qgz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