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彭行洋
彭行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8,541
  • 关注人气:12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注“家庭暴力”之中国

(2005-11-25 14:00:33)
分类: 环球聚焦·博闻

关注“家庭暴力”之中国


·
全国妇联提醒:重视家庭暴力中的三大突出问题

 

  各地发展不平衡,认识水平不同;妇女自我保护意识还不够;全社会共同反对家庭暴力的责任意识还需要加强……全国妇联有关负责人指出,目前在我国的反家庭暴力工作中还存在这三大突出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国际消除对妇女的暴力日前夕,全国妇联妇女热线刚刚接到这样一个电话:在北京昌平的一名外地妇女,1999年起和丈夫来京做小生意,赚了一些钱。后来,丈夫有了外遇,对其常常打骂。现在被丈夫打出家门,口袋里没有钱,身上还穿着单衣。

 

  “我们各级妇联都遇到过很多这样典型的案例,这说明许多妇女在遭遇家庭暴力时没有足够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少妇女还因为在暴力发生时没有取证意识,离婚时不能有力举证,难以获得合理赔偿。”全国妇联有关负责人提醒广大妇女,在遭遇家庭暴力时,应当拨打“110”。女方在治疗过程中应口述造成伤情的原因并请医院记录,同时应当申请进行家庭暴力伤情鉴定,注意保存证据。

 

  据了解,根据我国婚姻法,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所在单位应当予以劝阻、调解。对正在实施的家庭暴力,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予以劝阻;公安机关应当予以制止。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受害人提出请求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治安管理处罚的法律规定予以行政处罚。

 

  此外,法律还规定了对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受害人可以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自诉;公安机关应当依法侦查,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提起公诉。因施家庭暴力而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 家庭暴力向高知识人群扩大

 

据每日新报报道家庭暴力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现象,最近,为了摸清天津家庭暴力问题的现状,天津市妇联权益部进行了“家庭暴力受虐妇女的社会支持网络”专项研究调查。调查显示,本市妇女面临的家庭暴力状况仍然非常值得关注。

 

· 婚姻多久受虐多长

 

  在这次调查中发现,64%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的受虐时间等同于她们的婚龄。一位结婚42年的妇女,受丈夫的打骂已经长达40年,而一位刚结婚3个月的女性,也是在暴力中度过了这3个月的新婚时光。

 

  这些受到家庭暴力伤害的妇女,年龄最大的68岁,年纪最小的只有26岁。这些女性在家庭暴力发生的一开始,把夫妻间的“动手”当成平常事而容忍,这使家庭暴力一次次地升级最后成为家常便饭。

 

· 经济独立也会受虐

 

  以前人们总认为,很多女性受到家庭暴力的危害主要是因为自己经济上不独立,对配偶有经济依赖,只能听任对方的打骂。现在的很多女性虽然经济上并不依赖于丈夫,但还是会受到伤害。

 

  在调查中,73%的女性是有工资收入的,她们长期忍受家庭暴力的伤害而没有反抗,大多是观念问题,如觉得丈夫打自己是家务事,说出去丢人,或为了孩子忍受暴力都是重要原因。

 

· “甲女丁男”生活隐患

 

  在这次调查中,受到伤害的妇女中41%的人学历在大专以上,而其配偶学历却并不相当,只有23%的人有大专以上学历。“甲女配丁男”现象的出现,知识层次、生活观点的不同,以及一些男士不能忍受与妻子不对等的知识和经济水平,成为家庭暴力新的导火索。同时,家庭暴力向着高知识层次人群扩大也是一个现实。在调查中,有4对经常发生家庭暴力的夫妻,其学历水平都在大专以上,还有的具有硕士学历。

关注“家庭暴力”之中国

· 施暴原因复杂多样

 

  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一直是人们比较关注的问题。此次调查显示,以下几点原因比较普遍。一是经济问题。二是工作问题。工作压力太大,用打老婆的方式释放压力。三是性格问题。大男子主义、占有欲太强、疑心太重等。四是习惯问题,有喝酒、赌博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在事后容易伤害配偶。五是孩子问题,对孩子的管教意见不一,或丈夫重男轻女观念严重。六是性问题,女性对丈夫的要求不愿配合,性生活方面有分歧。七是婚外恋问题。还有与家庭其他成员的纠纷如婆媳关系不好导致的家庭暴力。

 

  在众多的原因中,性格问题所占比重最高为 45%,习惯问题为 27%,婚外恋问题为 36%。新报记者任悦通讯员王燕

 

· 观点-声音:扼制家庭暴力需全社会努力

 

  对怎样才能完善社会支持网络,市妇联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议:一是国家加强对家庭暴力的立法工作和执法力度,根据家庭暴力的特点,制定专门的针对家庭暴力的法律法规。二是创建警察有效干预模式。三是加强医疗机构对家庭暴力的干预意识,应对医院相关科室的医务工作者进行培训,主要内容可以包括家庭暴力的基本常识、社会性别意识以及医疗系统如何进行医疗干预等。制定一套相关的规章制度以及人员保证和一套行之有效的对受害者救助程序。再有是尝试家庭暴力的社工介入,社会工作者是服务和帮助的提供者,应该受过一定的科学训练,掌握科学而有效的工作方法。帮助受虐妇女脱离暴力的环境,重拾生活的信心,重新拥有一个幸福的生活应该是社会工作者们的目标。这些措施的建立和完善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关文章,请见《关注“家庭暴力”之全球》、《关注“家庭暴力”之中国》、《关注“家庭暴力”之责任》及《互动话题:面对家庭暴力 说不》)

        雪浪天/整理(更多文章-雪浪天中文网[xlt.qgzg.com.cn]

文章引用自:http://blog.sina.com.cn/u/118273581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