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位博友的文字,才知道系统里面有个叫做“好友买卖”的游戏。那位博友说“朋友是用来出卖的”,生活中倒也不乏这样的事。根据他的体验本以为会很好玩,毕竟是个游戏嘛。添加该应用之后才感到是上了贼船,欲下却不能!

我拿两位好友作了实验:一位是“胡哥”,一位是大名鼎鼎的“沅水渔歌”(两位不骂我才好)。我用账户里一半的现金让“沅水渔歌”沦为奴隶,同时为他起了绰号“桃源夫子”;本来还想成为“河北解放”的奴隶主,前卫的他早已做奴隶主涨了身价,账户资金不够;于是,便又选了同样很有人气的“胡哥”(男士们一般不会计较小得失),他的绰号是“胡说八道”——如此这般,试了两次之后就想收山(除了囊中羞涩之外,还同时发现一些很不地道的游戏手段,诸如“关进小黑屋”、“到黑煤窑打工”等。本人生性善良,对此行为有些抵触且不是虐待狂,无法适从。),准备以“释放”他俩作为此番“买卖好友”游戏的终结。在实施“释放”操作的时候被告知:你将血本无归——这结果多么残酷啊,此后生计何以为继?犹豫之后,本奴隶主只得为奴隶们每人奉上咖啡一杯(奴隶主很人文?),进行“安抚”。诸如此类……不过,三天以后(根据设置,释放奴隶的同时可以收回本金),自会释放这两位沦为“奴隶”的好友。在此,请两位见谅,这是惟一两全的办法!不然,我可是要破产的哟,怎么说也要委屈好友三天,等本金赎回吧?!三天之后,或释放或被他人掠去,只有听天由命!不过,他们的身价是会水涨船高的!(从商业的角度看,经过如此出卖后,甲乙双方的身价都会飙升,且随着被出卖的次数越来越会水涨船高的!)只是不知道,游戏的缔造者是不是在生活中也深谙此道呢?一定是把诸多朋友变成商品换过不少的银子吧?!看来,“见利忘义”、见怪不怪是随处可见的了!
经历此番“买卖”之后感到切身的痛:如果朋友是可以当作商品(奴隶是可以买卖且命运悲惨)的,那么,还有什么不能出卖的呢?这个游戏实在是扭曲人性!也许,它还是一种麻醉剂,可以减少些胡说八道的文字,以免给管理员找麻烦!不知道那些做过“奴隶主”的博友,是不是在对好友的买卖中感到愉悦或者惶惑不安呢?新浪推出这种游戏是为了考量人们的道德底线还是单纯地追求点击率或者是拿博客们娱乐?不如把范围放得更广阔一些,至少可以避开出卖好友之嫌!如果真的想让大家参与和接受,不如把那些信口雌黄、危害国家利益的人拿来贬作奴隶;把对大家有益处的人也进行买卖,可以提高其身价嘛——如此这般,或许还能有些乐子!如果是想教人做买卖,那么,更应该遵守市场规则,信守诚信与道德。
终于等到三天的期限,在支付100元税金之后将两位好友如期释放,心里倒也释然了!我的全部感受是:玩这种游戏既不快乐也不轻松并且有对朋友的负疚感!
新浪主管,是否可以收手或者进行改良?难道没有比这个更有娱乐价值的游戏命题吗?难道不能选择那些所谓名人、诸如谢亚龙之类进行买卖?看看人们究竟如何选择道德标准。那样以来,新浪岂不是更加的热闹吗?草根们大都是在这儿放松心情的,有多少人对这种折射人性丑陋的东西趋之若鹜呢?别总是拿草根说事!所谓游戏是用来娱乐的,应该让人们在其中获得放松和快乐,有负担的游戏自然是不好的——这是我的评判标准。
作为网络媒体应该传播健康和美好的东西,不该成为龌龊和卑微肆虐的空间!再说,生活中我们的视野里似乎向来也不缺少卑鄙和丑陋的东西,干嘛还要人为的增加呢?人性本来就有弱点,诱惑还是少点的好!“奴隶和奴隶主”的命题也过于落后,领导不了新潮流,即便是在游戏领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