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屈原《橘颂》
在网上查资料,偶然看到师兄宋立民的名字,一种久违的感觉油然而生:他去湛江师院,一转眼已经好几个年头!又搜了搜,竟然看到他在湛江师院以外的大学任客座教授、依然于媒体中高谈阔论,似乎在注释他的走是伟大之举,其乐无穷——也许,这是他人生中的一次华彩乐章!不免想起他临走时的匆匆一晤,说到他女儿准备出国,说到他“把自己卖了40万”,于是乎,正在准备动身前往“卖身地”湛江。那时,他去南国“高就”,我却开始了“北漂”。他知道后,要介绍北京的朋友给我,并立刻修书两封,见面礼是他新出版的书籍《中华别称类别编》——师兄的情谊至今挂在心上,新年之际,不免念及汇成文字遥寄祝愿。
下面是两段关于他的介绍,一份来自他初任职的商丘师院,一份来自他现在任职的湛江师院。
“宋立民笔名余心。1956年12月生,河南宁陵人。中共党员,研究生。198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先后担任商丘师专教师、商丘师专中文系讲师、支部书记,商丘师专工会负责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员,商丘市文协理事,河南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1993年9月加入河南省作家协会……”
“宋立民,湛江师范学院新闻系主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新闻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承担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达的教学项目(中文趣味教学)、中国青年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世纪中国乡土小说史》)、国家九五重点图书(《中国乡土小说史》)、中州古籍出版社重点图书(《中华别称类别编》)等的编写。参撰《中国新文学史》等专著十余种,在《中国电视》、《中国广播》、《文艺报》等报刊发表论文和译文60余篇,在《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等几十种报刊发表各类评论500余篇。”
以上两则简介同时出现于网络。据我所知,他在商丘师院和湛江师院各有一份人事档案,原因是他的出走商丘师院并不情愿却又无可奈何;因为,他前往湛江师院无需带着档案,用他自己的话说“把自己卖了”,一切任由安排。关于他的简介少了一个环节:他曾出任《大河报》和南方一家都市报纸的记者,“余心”大概也是由此而来。我印象最深的他采写的一篇连续报道,关于“研究生被溺死”事件,他曾不辞劳苦地踏着泥泞深入新闻发生地,很令人敬佩。
认识宋立民是八十年代末,也是一种偶然。我有事需要找商师的人帮忙,朋友的朋友说,他家有一位邻居是商师中文系的老师,是个书呆子,上厕所也抱着书看——这位邻居就是宋立民。我随朋友去师院见他,看上去一点也不呆,清瘦的面庞上还架着一副近视眼睛,很斯文,也很亲切、平易,推着一辆半旧的自行车、挎着军书包、身穿毫无特色的衣服,神采奕奕地走在校园里。他正好要赶去上课,朋友的朋友走后,我跟他去教室,听他讲授文学课,好像是郭沫若的《女神》。这一听课不要紧,我从他的额头上和目光中读出了前所未有的智慧——这哪里是个书呆子,分明是文学的精灵!他的教学流畅、生动,并且充满激情。
下了课,他快速整理教具离开课堂,我跟出教室,生怕丢失了这位“师兄”(他是河南大学研究生毕业,年龄也大我一大截!)。之后的若干年,我们在同一个城市生活,却很少见面。有一次去师院办事,路上遇见时他竟然记得转告一位同事对我一首小诗的赞誉;想来,这师兄对于小师妹也是关注的。长期以来,他都是舆论的前沿,我却很游离于文学圈,但也能够感受到他对文学的执着。他最初研究的方向是中国现代文学,现在却任职于湛江师院的新闻系,不难看出,他早已脱离纯粹的学术氛围,置身于时代的浪潮。
蓦然回首,一别数年。记得那次见面,他说女儿刚大学毕业准备出国,他拿不出钱来(三十万),只有把自己卖了。那时候,他常于假期中流连于广东沿海,知道许多大学在高薪收买师资,便跃跃欲试,结果是可以做好几种选择。他在周游一圈、权衡利弊之后,发现湛江不仅是个重教的地方,还是个美丽的城市,消费也不算高,开出的价码足以让他送女儿出国和安家落户之用,此外还有一份可观的年薪——如此这般,他在湛江有了一份崭新的人事档案,与商丘的再无瓜葛;无奈的商师,最后的妥协是,他的档案仍保存、身份仍是该校的教授,每年都要回来教课一次……不管怎么说,师兄的离开使他的价值充分得到了体现,也更加具有实际意义,他可以面对更多的弟子高谈阔论、激扬文字,也不必为拿不出钱送女儿出国再尴尬地把自己“卖了”,他好歹是个知名的文学教授啊!时过境迁,现在想想如果没有女儿出国一事,他是不是也会南迁?至此,我不免想起“橘生淮南为橘,生北国为枳”的典故来,想来,是很有些道理的!
做了个人博客之后,以为他也已经是网络中人,却没有搜到他的地址。一次,路遇他家小妹,非常不满地说:“我家老大他……”言下之意,含着许多的无奈,毕竟,他的远离徒增了家人的思念和牵挂。我想,他是繁忙的,一直都是。从前,他的电话经常盲音,并且不配手机,教学和写作占据了他大量的时间和空间。师兄已经是知天命的人了,不要太辛苦才好!
因为师兄的缘故,湛江这座南国城市,已经在我的印象中渐渐清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