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潭日记233:闲读钟惺
标签:
琥珀潭日记钟惺小品文晏弘 |
分类: 随笔 |
琥珀潭日记233:闲读钟惺
晏弘
钟惺文章,值得一读,虽然人云“深幽孤峭”,但我好奇于他的怀才自负。钟惺平时伏案读史,每有所思所得辄记之,论史则另辟蹊径,他说“多所发明,有古贤所不逮也。”自得如此!钟惺一向追求“别趣理奇”,句新韵险,自诩“我辈文字到极无烟火处。”恃才放旷耶?毕竟胸有丘壑,有底气,说点狂话,有何不可! 王阳明说过:“宁为狂者,不为乡愿!”狂者多君子,乡愿真小人。
钟惺诗文,美则美矣,却过于追求新奇峻峭,褒也由此,贬也由此,屡议于人,然性灵独抒,最是小品文。他在《蜀中名胜记序》中说:“一切山水可以高深,而山水之胜反不能自为名。”山水不能自胜,必待文章而名世,然文章亦待山水助兴,心灵震撼而得其真妙。正如尤侗在《百城烟水序》中写道:“人情莫不好山水,而山水亦自爱文章。文章藉山水而发,山水得文章而传,交相须也。”山水神奇,摇荡文人心胸,落笔震撼,霍然如闪电,璨然如石火,生出绝妙音色,以正人间风气。山水有情盼知音,文章有情亦盼知音,辉映传承。
钟惺三十六岁中进士,第二年奉命以奉节使臣出使成都,往来于巴渝巴蜀之地,公事之余,仰慕杜甫之遗风,游浣花溪,移步换景之间,清溪碧潭,幽静淡远,敞开心扉,与大自然共俯仰,他写道:“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妙哉,山水万物与我为一,最是心驰神往。
有记载云:“惺貌寝,羸不胜衣。”就是说钟惺其貌不扬,弱不禁风。乡谚:“丑人有福”,算是安慰。他比同乡才俊谭元春大十二岁,知己知彼,成了忘年交,情同手足,纵情山水,共同选编《唐诗归》、《古诗归》,以正“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之诗风,所著诗文影响极广,一起创立了湖北竟陵派,而且钟谭两家祠堂合为一处,钟谭一家,互不通婚,传为美谈。
钟惺曾任应天府礼部仪制司郎中,陈眉公访钟惺于金陵,志趣相投,惺惺相惜,眉公甚觉相见恨晚。向来冷峻、忌俗的钟惺不以为然,他在《与陈眉公》文中写道:“相见甚有奇缘,似恨其晚,然使前十年相见,恐识力各有未坚透处,心目不能如是之相发也。朋友相见,极是难事。鄙意又以为不患不相见,患相见之无益耳;有益矣,岂犹恨其晚哉?”此语与庄子所言“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一智一逸对照,有异曲同工之妙,堪称经典之言。
钟惺升任福建提学佥事期间,闲来写诗参禅,出入寺院,撰写《楞严经如说》,向往华严境界,复兴佛教事业。后因父丧速归,伤心过度,又忙于办理后事,一病不起,去世时年仅五十一岁。
钟惺,字伯敬,湖北竟陵(今天门市)人,身世不同凡俗,其开创的竟陵派,曾经引导晚明一代文风,有《隐秀轩集》等著作存世。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