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潭日记158:出名

标签:
琥珀潭日记出名孔子王阳明晏弘 |
分类: 随笔 |
琥珀潭日记158:出名
晏弘
中国人好面子,更好名利,削尖脑袋往名利场里钻,活着不是图名就是图利,更有甚者,奢望名利双收。有权有势者,有名;富甲一方者,有名;崭露头角者,有名;独占鳌头者,有名;娱乐明星者,有名;新闻头条者,有名。名满天下,仿佛不食人间烟火,飘然若仙也。
张爱玲说过:“出名要趁早”,出名就是一夜之间红起来,鲜花和掌声接踵而来,受人崇拜。文艺界有成名作之说,就是凭此一举成名。早不出名,晚了就别指望出名,过时了,过气了。但历史往往实际是,有些人生前名声赫赫、前呼后拥,死后被人忘得一干二净,而有些人生前穷困潦倒、忍辱负重、默默无闻,甚至含冤逝去,但死后名声大震,惹人追思,不朽于世。
唐代诗人罗隐有句赠诗:“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落魄失意,尽在言与不言中。名如何其?俗谚:“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名有好名,也有坏名,有英名,也有臭名,东晋枭雄桓温抚枕而叹:“要么流芳百世,要么遗臭万年”,为名声追逐至此,求香不成反求臭,呜呼哀哉!
曹雪芹算是看透了,给好名者泼去一盆冷水,唱道:“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想起王阳明对弟子们讲学时曾说:“为学大病在好名”。做学问,重在厚积薄发,精益求精,落到实处,来不得半点沽名钓誉、弄虚作假,经不起别人推敲、质疑、抓把柄。“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老子的话,有言在先,还是要听的。
孔子好名乎?“朝闻道,夕死可也!”闻道重于声闻,“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并说:“声闻过情,君子耻之”。街谈巷议有人说:“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孔子闻之,对弟子说:“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百样都懂,百样都不精,孔子听到背后的议论,不无揶揄,说那只好去驾车罢。也许,孔子觉得百工有其能,高手出民间,自己周游列国,目睹驾车无数,熟能生巧,应是驾车的好把式。
做一行,爱一行,行行出状元。身处从事的职业,长期摸索,积累经验,准能发现行业技巧和独到门道,真知灼见是首要,名不名的倒是其次,这是接地气的实在话。譬如文艺创作,贵乎创新,开风气之先,耐得住寂寞,不在乎他人非议,“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有底气,所言豪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