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潭日记148:名也虚幻

标签:
琥珀潭日记散落一地的药丸辛家冲道德经晏弘 |
分类: 随笔 |
琥珀潭日记148:名也虚幻
晏弘
远在大别山区太湖县乡下创业的堂弟陈明万闲来闯入我的微信朋友圈,心血来潮时,也读一读我公众号里的习作,某天打来电话问我,诗句似懂非懂,题目有些怪,不好听,干嘛叫《散落一地的药丸》,怎么不叫《散落一地的珍珠》呢?我并不诧异,诗之趣在玩味,各有所得,有时不解恰是真理解,题目名之珍珠,我尚不配;名之药丸,百草皆入药,百病可医,譬如生活五味俱全,浓缩而成体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知行行,难行能行。散落一地为何?我也不知道,一不小心碰掉了,人生之误,常有之事罢,也或一气之下扔掉了,许是刚好过期,许是久服药不治本,停了,不吃也罢。
《散落一地的药丸》是一个系列,两行诗,句子长短不限,不拘形式,又有形式。我整理一些未成整首诗歌的碎片,弃之可惜,遂打磨成药丸体的截句。题材不限,包罗万象,大都是瞬间见物、遇事所思所记。
“水念骨肉之情,月有求缺之心//花开无非追梦,花谢缘何看空?”(见《散落一地的药丸》第581章)世上万物,各过各的日月,无不出自我胸。
想起《道德经》开头两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天地之母。”“无为而治”的理想国度是:“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邦相望,鸡犬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令无数仁者心向往之。
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佛教的境界是空无,是出世,是解脱,本心虚空,空无一物。
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写道:“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人生如舞台,你刚唱罢我登场,看破了,就是“这世上离了谁,地球照样转”。身是虚幻,名是虚幻,成住坏空,如露如电,如梦如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