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潭日记144:大哉善哉
标签:
琥珀潭日记孔子废名莫言晏弘 |
分类: 随笔 |
琥珀潭日记144:大哉善哉
晏弘
孔子通读《诗经》后,与弟子们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无邪,三个字,字字千金,志纯、思纯、诗纯,这也是对舜在《尚书》中所说的“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的最透彻的理解,志纯才能修身,孝悌信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博学于文的前提是务实躬行,删繁就简,文以载道,歌以咏志。
说到音乐,“人而不仁,如乐何?”无仁无义之人,是没有资格谈论音乐的。孔子对鲁国的乐官太师说:“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孔子认为奏乐是有其道理的,开始演奏时,各种乐器合奏,如蝶展翅,翕翕而动,声繁音美;继续演奏下去,纯纯和谐,悠扬悦耳,皦皦清晰,音节分明,绎绎不绝,连绵不断,于是乎成就了一部乐章。我惊叹孔子博学多才,寥寥几字就把乐理说透了,“翕如也,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四个“如也”,真乃人间仙曲,白云如音符,在蓝天上跳荡,流水潺湲,鸟鸣喈喈,百花开而彩蝶舞,万籁发而清风生,一一袅娜而来。
孔子“入太庙,每事问”,有人说孔子迂腐,孔子辩解正因为礼所以问礼。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何考察身边结交的朋友呢?孔子自有办法,他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就是说,观察那人为了达到一定目的,何所为?何种方式方法?安与何心?不安何心?了解清楚了,那人怎能隐藏得住呢?
“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连问两遍,谁可反驳?废名先生回忆少年在私塾读四书五经的时光,说读到这两句,很喜悦,一是两句等于一句(也是一句抵两句的意思),占了便宜,二是书房里喜欢廋人家的东西,心里就是这个廋字。我倒要问问,废名先生的故乡湖北黄梅一带方言说“藏”是不是用这个“廋su”字,但紧邻的皖西南方言说“藏”是“囥
对人、对物、对事下定论,必须先了解,通过分析、归纳,再总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见解不同,但善与恶是不是分明的?人“性本善”与“性本恶”的争论,必将持续下去。莫言有一句名言:“即便是好人,也会有恶念头,站在高一点的角度往下看,好人和坏人都是可怜的人。小悲悯只同情好人,大悲悯不但同情好人,也同情恶人。”这句话与《大学》中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不谋而合,佛说:“慈悲为怀,利益众生”,大哉,善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