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读王君(一)——学习王君老师《散步》课堂教学实录收获

(2015-10-23 16:12:09)
标签:

读书

青春语文

青群读书会

借力名师

语文教学

分类: 读万卷书

简单的流程,丰厚的意蕴

——学习王君老师《散步》课堂教学实录收获

我很喜欢《散步》这篇课文,第一次相遇便忍不住背了下来。

这一课我至少教了三遍以上;也听过几次别的老师上这一课;关于《散步》的教学资料我自认为也读了可观的数量,比如文本解读、创作介绍、说课思路、教学设计、教后反思,当然也有一些课堂实录。一次很重要的说课答辩,我交了三份教学设计(评委要从中选择一篇对我进行提问),其中就有《散步》这一课。

然而,当我读到王君老师的这篇教学实录的时候,我的心却仍然不由自主地被它紧紧地攫住,震撼着深深地陶醉其中了。

课堂的流程是如此简单,简单到我只看过一遍时便能复述它的主要环节:教学以课文的第一句“我们在田野散步”作为切入,也让它成为整堂课的线索,围绕着对这句话中三个关键词“我们”“田野”“散步”的咀嚼涵泳,引领着学生在语言的学用中实现了对课文的深刻理解。如此地举重若轻!

然而,课堂的意蕴又是如此丰富。下面仅仅是我浅薄的领悟。

1. 以读代讲,点化无痕。

充满真情的琅琅读书声,往往是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重要表现,但在现实的初中语文课堂中,朗读存在着严重缺失。如何运用朗读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怎样通过有效的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王君老师的《散步》一课,朗读成为了支撑课堂的一种主要形式,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借助朗读把语言所蕴含的形象、意义和情感体味并表达出来。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环节,师生合作动情诵读,为大家出示了一个美读的范例。在“咀嚼我们”的环节,朗读成了主旋律,是运用“演读”的方式聊,是“你觉得谁挺有意思,你就把他的话读好,并且点评几句”。再看王老师是怎样指导点拨朗读的:“你得把孩子的可爱读出来。”“还不太可爱,回到小时候,四五岁、五六岁的样子,寻找那种感觉。”“用你的朗读表现你的喜欢。”(生读)“我听出了体贴,除了体贴,你还想传达其他的吗?”(生再读)“我还听出了温柔。”(生再读)“哦,我还听出了坚定。”在似乎并不经意的对话中,学生对语言的体味,以及通过朗读对语言的表达却越来越丰盈。“咀嚼田野”这部分,短短的几分钟内学生四次美读,每一次都将理解推进了一步;“咀嚼散步”部分更是引导学生通过“慢慢地稳稳地去读”来品味“慢慢的稳稳的语言”对“慢慢的稳稳的散步”和“慢慢的稳稳的情怀”的表达作用,体会一种形神合一的美。最后课堂在美读中收束,给人绕梁三尺之感。

朗读的实质,其实也是在表达,是表达自己对别人语言的理解。所以,王君老师没有指导朗读的技巧,而是在很自然地对话过程中推动学生、激发学生读出自己对文段的感悟和理解。

2. 巧妙补白,应对得体。

《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口语交际教学目标中有这样的内容:“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交流。”“注意表情和语气,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王君老师《散步》教学中“帮妻子设计一句话”的环节,不知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心插柳,达到了利用课文情境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目的,而且训练效果极佳。在王君老师的提示下,学生的应对内容和表达方式越来越得体、贴切,而且在表达中丰满了课文内容,使妻子的形象呼之欲出了。

很多老师都曾困惑,口语交际训练话题老套,而且多数时候口语交际训练是用笔完成的。课标中的口语交际目标怕是被架空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王老师的课为我们提示了一个方向。

读王君老师《散步》实录我还学习到:

3. 写法指导,画龙点睛。

4. 勾连古诗,曲径通幽。

5. 起于生活,为了生活。

6. 课堂节奏,收发自如。

等多读几遍再慢慢展开来叙述。我还会继续读王君《散步》实录,继续写阅读收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浅浅的欣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