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陶冬_誉世翱翔
陶冬_誉世翱翔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4,372,174
  • 关注人气:22,07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本经济:尴尬的复苏

(2006-12-08 18:36:03)
分类: 看世界

提要:这轮初始动力来自中国的日本经济复苏,已进入第59个月的连续扩张,成为日本战后最长的经济景气周期。不过日本经济今天的扩张,与上个世纪60年代有着天壤之别。天文的政府负债、人口老化等结构性失衡问题以及长期竞争力的钝化仍是日本经济的难题。

  

    不经意间,日本经济已进入第59个月的连续扩张,超过象征日本经济起飞的伊扎那歧景气周期(Izanagi Boom1965-1970年),成为日本战后最长的经济扩张周期。目前企业投资并不过热,只要外部环境不出现急剧恶化,此轮扩张还能持续一段时间。

    日本的通胀压力不大,不过经济已决定性地步出通缩梦魇。失业率由5.5%回落到4%,劳工市场供求关系出现了明显改善。今年第三季度的GDP增长为2%,环比增长高达0.5%,超过市场预期。经济的持续向好,带动了股市上扬,日经225指数攀上16000点高位。连疲弱多年的房地产市场也出现回稳,东京等地区房价开始走强。

 

    这轮日本经济复苏的初始动力来自中国。2003年下半年起中国先后冒起的重化工业投资热、房地产热、基建热,将大量机械装备订单投向日本,为当时疲软积弱的日本经济打下一剂强心针,拉开了出口带动的日本经济复苏的帷幕。不过在此之前,日本出现了以下三个比较大的变化,为这次战后最长的复苏奠定下基础。

    一是小泉改革。小泉继承中曾根的衣钵,在日本重现了上世纪80年代的撒切尔/里根保守主义革命。通过减少监管和政府干预,营造出一个竞争的环境,为经济带来了活力。同时小泉通过控制政府开支,将资金转向民间,转向更有效益的投资领域。

 

    二是企业转型。长期恶劣的通缩环境,迫使日本企业在企业结构上做出重大调整。生产线大量外移,成本控制见效。年功序列制彻底瓦解,裁员频生。日本企业和劳工市场的最大变化是聘用临时工、合同工替代正式公司社员,2004年时29%的企业雇员已非长期雇员。员工结构的变化,大幅度减轻了企业在工资、福利上的负担,也增强了企业转型时灵活性。公司整体盈利近年的急升,是日本企业转型的最好注脚。

 

    三是银行清理账面。日本银行/政府在处理资产泡沫破灭后的不良资产上进展缓慢,是日本陷入长期通缩的一个重要原因。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起,一系列的银行重整、呆账剥离将不良资产比率由8%以上下降到2%以下。康复后的银行体系开始贷款,拉动经济(尤其是投资)上扬。同时,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有所改善,资金流入股市,资本市场重现活力,为企业融资提供了新的渠道。

 

    不过日本经济今天的扩张,与上个世纪60年代时的扩张有着天壤之别。今天2%GDP增长被认为是了不起的成就,而伊扎那歧景气跌入衰退时增长还有6.3%1970年第4季);今天4%的失业率被认为是经济改善的证据,而伊扎那歧时期的失业率通常在1-1.5%之间。

 

    尽管实际GDP出现起色,由于长期通缩,目前日本的名义GDP数额比1997年时还低0.6%。同期美国经济(名义统计)上升55.8% 欧洲经济上升41.5%。日本的工资水平近年几乎没有增长,扣除奖金和福利后,不少行业甚至出现收入倒退。近两年的消费增长,相当程度依靠消费者提取储蓄存款来达成。这当然与伊扎那歧时代的盛况不可同日而语。

 

    另外,目前企业的扩张,股市、楼市的回暖,是建立在极度宽松的、旨在抗通缩的货币政策之上的。日本银行明确表示打算调整货币政策、回收流动性,利率也开始上扬。这对康复中的日本经济,不啻为一大风险。

 

    日本经济更大的难题,在于结构性失衡和长期竞争力的钝化。

 

    巨额的财政赤字及天文的政府负债,不仅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和资源的有效配置,更隐含着重大的金融风险。日本政府债务负担超过GDP180%,不仅在发达国家中绝无仅有,在新兴市场上也不多见。在经济旺畅、税收强劲的今天,政府每花100日元需要举债40日元,可见其财政状况之窘迫。

 

    人口老化是日本经济面临的又一个结构性难题。1965年时,仅有6.5%的日本人口超过65岁,可是今年这个比例已达到20.7%。随着战后婴儿潮进入退休年龄,日本劳动人口在以每年百分之一的速度递减着。人口老化对日本的消费、生产、福利负担均会带来极其严重的影响,日本内部经济失去活力是一个长期的、不可逆转的趋势。

 

    创造力下降是日本一个新的尴尬。日本制造业的底蕰十分深厚,在科技研发上的投资仍居世界前茅。不过除汽车业外,日本在电子业、机械业的国际竞争能力,较以往均有所下降。索尼在几乎所有主营业务上的败退,颇具代表性。日本已经多年没有出现类似Walkman、傻瓜相机这样的创意产品了。至于它在IT、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差距更大。

 

    日本经济在复苏,不过这个复苏更象70岁老翁大病一场后的起床,已看不到17岁小伙子一觉醒来的朝气和热力。这个和扩张周期的长度无关。

 

    本文原载于证券市场周刊,为个人观点,并非任何劝诱或投资建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