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竿头(写在《财经文摘》100期)
(2011-03-13 12:05:19)
标签:
中国财经文摘宋体百尺竿头辛亥革命杂谈 |
百尺竿头
本期《财经文摘》,恰好是一百期。
中国人对百这个数字是格外青睐的,小孩子要过百日,老年人如果到了一百岁,被看做人瑞。某些重大事件的百年,更要庆祝百年华诞。今年,恰好有几个著名的百年:政治上有辛亥革命百年;教育上有清华大学建校百年;商业上有IBM公司创建百年。百年庆典一定会热闹非凡。
而我在《财经文摘》一百期的时候,想到的第一个词却是百尺竿头。
当然,百期杂志并不代表百尺竿头,数字概念和质量概念是两回事,《财经文摘》尽管做了100期,但是,还是一本相对稚嫩的,影响力不大的杂志,当然,除了编辑人员水准有待提高外,还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100期也就是八年多的时间,还在小学二年级的岁数,长大不能靠化肥催,只能是一步一步走下去;二是《财经文摘》作为香港杂志,尽管获得了有关部门的批准可以在大陆发行,还是受到一定的限制,在宣传和发行上,我们还是谨慎行走的。
然而又确实是百期杂志了,所以我才不敢大言不惭地说出“百尺竿头”的话来。因为竖起了一个旗杆,至于杆头飘扬的旗帜还不够鲜艳,还不够夺目,那是我们看到了的,正因为看到了,我们全体编辑人员才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责任,让这面旗帜更加靓丽起来。
接下来,是新的百期了,我们的要往这面旗帜上增加什么样的色彩呢?
一百期,按照月刊算,是八年多的时间。在这八年里,中国一定会发生巨大的和细微的变化。说巨大,是说在社会形态、政府管理模式、经济发展上都会有较大的改变。说细微,是说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和家庭,都会发生某些变化。宏大叙事会有,婉转小调也会有,奔腾大河会有,涓涓细水也会有,这些构成了妙不可言的交响音乐,汇成了一望无际的汪洋大泽。
置身其中的《财经文摘》,像一支小号,像一条小溪,不起眼,但是不可缺,因为我们是关注中国的改革的,是推动中国前进的,尽管力量不大,但是我们尽力。
作为媒体,尽力是什么呢?
首先是说真话。要尽最大的努力说真话,尤其在变革的年代,在各方利益纠葛在一起而人民大众的利益处于劣势状态的情况下,更要无所畏惧地说出真话来,这里要求的是胆量以及可能性,《财经文摘》恰恰这两者都具备,因为我知道,许多内地媒体出于种种原因,有些真话是说不得的。
其次是说有力量的话,这就要求我们的编辑记者有水平,能够看到事物的现象也能看到本质,要独具慧眼,明辨是非,同时能够提炼出读者可以看懂的可以接受的观点。只有这样的话,才是有力量的话。
第三是说读者不容易听到的话,作为一本文摘类杂志,原创不是我们的长处,但是,我们可以博取众长,特别是从海外媒体的精华中撷取内地读者不易看到的资讯和观点,特别是把海外对中国的政策方针的意见和建议,提供给读者。这其实正是立足香港的优势。
第四是说好听的话,所谓好听,是说文章尽量要精彩,只有有文采的文字,才是长了腿的文字,才能行走自如。如果文字很枯燥,叫人读不下去,观点再深刻也是用处不大的。所以,《财经文摘》在采写和编译中,力争做到在观点独到的前提下文字优美,即使是刻板的财经文章,也让它们在版面上舞动起来。
《财经文摘》一百期,是值得祝贺的,但是,我们更是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来看待百期生日,感恩读者,感恩作者,感恩发行商,感恩广告主。而感恩不是一句轻巧话语,我们的行动,是把《财经文摘》的下一个百期办的更加出彩。
这是值得努力和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