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来限制陈凯歌们

(2006-03-10 07:29:55)

陈凯歌和胡戈的“无极大馒头案”,口水官司打了不短的时间了。当事人加上参与者和旁观者,恐怕上千万人是有的;浪费的笔墨纸张、时间、电和电脑折旧,还有难以计数的脑细胞,估计总的投入已经超过了拍摄《无极》所用掉的3亿元人民币了。

当然也不能全算是浪费,因为娱乐大众也是需要成本投入的。如果说,为了拍《无极》花了那么多的银子,没人理它,那钱才叫白扔了呢!我算一个帐听听,假如陈凯歌著名导演为了拍《无极》花了3个亿,老百姓和诸媒体为了评论也花了3个亿,一共花了6个亿,而大家收获的知识和快乐价值10个亿,那不是成功是什么?

但是,这绝对不是理由说以后可以乱花钱拍片子,阿Q精神老用是不灵光的。

问题在于,陈凯歌们还没有到退休的年龄,他们的斗志还旺盛,还会拍新的电影,而且,以他们的心态和习惯,他们不会去做小投入的电影,就像开惯了大奔的人,你换给他一两QQ,恐怕他连档位都不会换了。

不可能在电影圈子里因为谁拍了一部臭片就实行禁入,但是,应该对陈凯歌们进行限制。

限制他们的,首先应当是出钱的老板们。

钱是老板们出的,这个老板,也许是国家的某个企业、某个机构的领导者,尽管钱还不能完全算是他们自己腰包里的东西,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他们花钱的感觉也差不了多少,说一掷万金绝不为过;也许是某个私人企业家出的,他自己的钱当然有出的自由,我们在这里也不去追问他的钱究竟是怎么来的,但是我们懂得这个道理,如果来之不易,他一定会格外珍惜。

老板们出钱拍电影,一定有所图,或者是为了圆自己的一个梦,或者是为了捧红某个人,但是,一般来说,再有钱的老板,首先不愿意看到自己投资的片子赔钱,其次愿意看到自己的影片赚钱。除非他病了。

但是老板们不是专家,他们不会判断哪部片子一定赚钱,哪部片子一定赔钱,所以只好迷信权威,认为某某导演名气大,就一定拍得好,就一定能赚钱。

话说回来,就是专家也没有这个本事。赚钱真的这么容易的话,那岂不是不要什么智慧在脑瓜里装着了,只要有钱,只要有一个所谓的著名导演,钱就能生出钱来了。

还有一些人可以限制陈凯歌们,就是更多的优秀导演。

这里有一个问题,我们的电影圈子里,某几个人占据有利位置时间太长了。他们的名气使他们堕落,他们的名气也使得其他的有才之人难以出头。

古诗有云,“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陈凯歌们叱咤中国影坛已有年头,他们大都还是同门师兄弟,毕业于同一所学校,师从同一人,近亲繁殖使得身子骨不壮实不说,哥几个还能联起手来把持一方。这种情况下,新人出现的几率太小。没有新人出现,几位老将只得一边说自己累得不行,一边说不得已,还要为了艺术奉献终身。

其实,任何一个行业,都有一个新老交替的问题,体育表现最明显。一个运动员,绝对不可能永远保持在巅峰状态。当然我们不能作简单的类比,电影和体育毕竟有些差别,但是新陈代谢的规律,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创造条件让更多的新人崭露头角,是对陈凯歌们的最好限制。

虽然对于电影和其他艺术形式来说,没有像体育运动一样的一个硬指标,但是扣除命令式的集团购买因素,图书的发行量,电影的票房,演出的上座率,就是硬指标。

然而电影和书又不一样。买书的人会站在书摊前翻看,认为值得才买,但电影不一样,买了票进了影院,就是觉得再吃亏也不能退钱了。而电影上的大规模宣传,比如《无极》,用了一亿多在了宣传,诱使观众进入影院。目的达到了,其他就不用管了。陈凯歌们沾光就在这里,因为有了名气,就有了钱,因为有了钱,就可以大肆投在宣传上,不管作品如何,先把你的耳朵磨出茧子来。他们尝到了甜头,下次会要投入更多的钱,

而钱从何来?老板的口袋。但是,观众上当能有几回,下次,老板的钱砸在陈凯歌们身上时,还会有多少人听他的红口白牙呢?

所以,由志向投入电影行业的老板们,哪怕是为了自己的钱包,也必须限制陈凯歌们。而诸多的年轻导演为了自己的前途,为了中国电影的前途,也必须迅速成长起来,并以前人为鉴,爱惜自己的羽毛。

为了限制陈凯歌们,还应当有些具体的办法,我就不乱出主意了。

但是原则话还是会说的。

中国的电影要进上一步,非改革不可;由几个或十几个人一直当大腕的状态,非改变不可,新的有朝气有想法的导演,非出现不可。而老板们的钱包,也非看好不可。

第一步,要从限制陈凯歌们做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