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是大家都有的,老板也不例外。
嘴是容易出事的地方,所谓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八个字,言简意赅地道出了嘴的麻烦。
可人又偏偏离不开嘴,每一个正常人的吃饭、喝水、说话、喘气,都离不了嘴。
对于老板来说,尽管吃饭、喝水等是维持生命的必须,是最重要的;而对下属来说,老板嘴里出来的话,才是最要紧的。所以,老板的嘴是员工最密切关注的一个器官
老板应酬多,但一天吃的饭是有数的,三顿,四顿,最多不过五顿。老板的话可是没法计算,布置任务要说话,小会讨论要发言,大会要演说,思想工作要娓娓道来,批评缺点要疾风暴雨,怎么也离不开嘴。
一般说来,老板的话大都是有价值的。一个老板如果说的都是废话,这个老板也做不长。但是,老板的话也绝对不会都是金玉良言。我们常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的话句句正确,所以,老板们千万不要相信有些属下当面常说的:您说的话太对了,什么金玉良言,什么无比英明,诸如此类的话大多是言不由衷的。
从老板嘴里出来的话,最难做到的是一诺千金,而下属最关注的,也是老板的说话算话。说话算数的根本在于自信,在于坚持原则,还在于判断准确。在企业经营中,各种情况都会发生,老板判断不准就会乱表态,没有原则就会乱变卦,不自信就会乱摇摆。久而久之,老板的威信就没了,说话也没了听众。
日本有个企业家叫稻盛和夫,他27岁时,和7个同伴歃血为盟,创立了京都制陶公司,后来又创建了著名的第二电信电话公司,被称为改造日本的大企业家。在他的创业初期,曾遇到过一次危机,几个员工不满于工作压力大,收入低,集体按血印发誓,不加薪就辞职。这时,稻盛和夫有两种做法:一是先答应加薪要求,留下骨干,再各个击破;一是让他们走人,但公司要受到极大的伤害。在这种情况下,稻盛和夫没有乱方寸,他对大家说:要公司保证你们将来的薪水,我不能打保票。在录用你们时,我曾经说过,公司刚刚成立,让我们共同努力。今后公司的前景如何我也没有把握,拿不清楚的东西向你们保证,那是骗人的。但是,他又说,虽然不能保证,但我一定会为大家的利益尽力而为。稻盛的说服工作一直进行了三天三夜,他没有空许愿,而是讲道理,终于大多数员工回心转意了,但还有一个人坚持,说: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说过辞职就不能反悔。稻盛说:我要是骗你的话你拿匕首来刺我好了,我已经做好了剖腹的准备,想要和我决斗也可以。老板的话,落地有声,感动了员工,他们收回了自己的辞呈。
这段故事很有意思,在争执中,员工其实一直盯着老板的嘴,看他是不是说假话。这种判断力,员工是具备的。一旦员工认可了老板,下面的事情就好办了。
为中国历史上,留下许多关于言行一致的故事,从理论上,孔老夫子就说过言必信,行必果,还说过君子耻于言而未其行。从实践上,有两千三百多年前的商鞅。商鞅主政秦国后,为使国人相信他的新政,下令在国都南门外立了一根三丈长的木柱,宣布谁能将此柱搬到北门,可受赏十金。很容易的活儿有这么多赏,大家都不信,没人伸手。商鞅把赏提高到了五十金,有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把木柱扛到了北门,商鞅果真兑现了赏金。这件事轰动了秦国,商鞅的说话算话也推动了他的变法。直到宋代,还有王安石写了一首《商鞅》赞叹: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语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嘴是能吃胖的,而肥胖不是好事,这大家都知道,容易引起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等等。肥胖的原因除了运动少以外,主要祸根在嘴,饮食无节制。但是,对员工来说,说话不算数的老板如果恰好又有点胖的话,他心里一定会偷偷想,这老板是食言而肥的!
其实也是一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