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容错过的爱情教科书

(2014-07-23 16:38:34)
标签:

娱乐

分类: 报道评论

不容错过的爱情教科书

——评方刚《电影性教育读本》

                               作者:葛静 

 不容错过的爱情教科书


有人说,“你恋爱了,只是你爱的人,有时并不真的存在。他可能只是一堵无辜的白墙,被你狂热的,把你心里最向往的爱情电影,全部在他身上投影一遍。”这话虽然未必放之四海而皆准,但是电影对于爱情的推动作用着实不容小视。如果你足够幸运,读过了方刚的《电影性教育读本》,我打赌你的人生一定会多一些了然,少一些迷惘。

方刚博士的《电影性教育读本》收录了80部影片:推荐幼儿园孩子,小学生观看的18部,推荐中学生看的24部,推荐大学生看的36部。在中学和大学编里,又分为性萌动主题、爱的能力主题、性与成长主题、性骚扰与家庭暴力主题、同性恋与跨性别主题、社会性别主题。这些影片的推荐和分析虽然是着眼于赋权型性教育的,但是更多可以当做是人格全面成长的教育。

在中学编“爱的能力主题”下面,作者精选了《初恋这件小事》《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初恋红豆冰》等十部大家耳熟能详的影片,却做出了独辟蹊径的解读。以《初恋这件小事》为例,作者选取的第一个教学点是“不成熟,是初恋的权利”,鼓励学生选取影片中的细节来例证小水少女怀春的感觉,并且归纳总结:“小水把倾慕化作学习和向上的动力,而没有沉湎于暗恋本身。”第二个教学点是:理解单恋,作者的教学参考中说,“勉强接受自己并不想接受的爱情,这对自己和他人都可能造成伤害。而生硬、傲慢的拒绝也是一种不礼貌、更是对他人情感的伤害。对于自己不爱的人的追求,可以客气地,但也一定是明确地拒绝,不要给对方任何误解或想象的空间。”——如果有家长看到“性教育”就脸罩严霜的话,看到这样的语言肯定会松下一口气,赞一声,“三观很正啊!”

如果说以上的评述只是与主流一致的话,此书真正的亮点还在于对于主流价值观的超越与反省。对于《初恋这件小事》这部电影的分析的亮点在于,方刚老师指出,“影片中的小水本来是一个不漂亮的女孩子,但是在故事发展的过程中,她还是变成了一个美女,回到了‘美女配帅哥’的俗套中,这对于不漂亮的女孩子和男孩子,无疑是一种压力——这种“美貌暴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需要我们警醒和批判。”

同样的,在《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的教学设计中,也有同样的出于主流价值观,同时又补充性情常识的教学点,譬如教学点五:同生理周期的困扰说“NO”。这个教学点的出处是影片的一处细节,在国考的时候,沈佳宜一边答题,一边皱着眉头捂着肚子。方刚老师建议不必分开男女来进行这一部分的讨论和教学,因为这是男生也需要知道的常识。

值得称道的是,这是一部具有明确的性别平等意识的好书。在《穿Prada的女魔头》的影评中,作者的第二条教学点是:成功女人的压力,在这一段的分析中,方刚博士为女性鸣不平:“在安迪的职场成长中,我们看到的是社会对职场女性事业心与家庭付出的对立的要求。”

此外,涉及同性恋、跨性别、性工作等性多元议题的,有27部。在《费城故事》的讨论中,作者设立了三个教学点:教学点一是认识艾滋病、教学点二是反歧视、教学点三是基于人权的思考和讨论。作者一方面重视对于预防疾病的知识传播,另一方面又注重培养学生对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平等意识,对于同性恋者的平等意识,促进学生基于人权的思考能力。

就这样在一部部经典影片的细节之中,方刚老师把他在《性权与性别平等:学校性教育的新理念和新方法》之中的很多观点,都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出来,不仅有道理有态度,更重要的是有趣味有情节,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之中领悟道理。书中的闪光之处,俯拾皆是,在此不另一一枚举,它可以被当做是一本爱情教科书来解读,但是它又不仅仅是一本爱情教科书,它融入了关于性、关于社会性别、关于性多元的丰富的知识,能够大大地拓展学生的视野!如果你还在为“问世间情为何物而困扰”的话,不要犹豫,赶紧下单把这本书买回家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