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两岸一甲子”研讨会:大陆学者太不了解台湾民意
(2009-11-15 11:19:53)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日志与公告 |
——我看“两岸一甲子”研讨会
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方刚
2009年11月13至14日,“两岸一甲子”研讨会在台北召开,这被舆论认为是两岸对话的第二条管道,经济议题之外,还将首度讨论政治、涉外、军事等议题,自然引起媒体和民众(主要是台湾民众)的特别关注。
但是,从一些报道中,我却看出,这次被称为“大陆重要学者”的一些大陆与会者,真的不了解台湾主流民意,以至于双方在各说各话,甚至有言语中擦枪走火的地方。
2006和2009,我两度赴台,在台湾生活了三个多月,与各社会阶层人士接触,利用一切机会探讨两岸议题,自认为可以基本把握台湾社会的关于两岸关系的主流民意,特别是台湾民众对中国大陆的感受。
所以,我清楚地知道,会上台湾一些学者所言,是肺腑之言。如台湾涉外人员感受到大陆对他们的打压,“高高在上”,岂只是涉外人员,几乎全体台湾人都持这样的看法。但我们的“重要学者”的回应是“非常激动”,指责人家“耸人听闻”,还有人说“作为一个中国人……”如何如何。仿佛不知道,绝大多数的台湾人根本就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所以这样的对话,完全没有共同的基础。
甚至还有学者说:“导弹是稳定台海的好东西。”大陆人心里这样想可以,但跑到台湾说这话,就太过弱智了。仿佛完全不知道,台湾人民对瞄准台湾的导弹的深恶痛绝。
连亲国民党的《联合报》的评论,也不得不承认,这些大陆“重要学者”的台湾“喊话”,让台湾民众听着非常刺耳,甚至对两岸过去一年多“修好”的大陆方面的诚意加深了怀疑。
大陆学者的“台湾喊话”,在我看来,一方面让人哭笑不得,另一方面也深感忧虑。忧虑缘自两点:陈辞滥调、高高在上的“喊话”,进一步加剧了台湾民众对中国大陆的敌意;另一方面,这些重要学者是影响政府决策的人,不知道如果他们真的影响了决策,两岸关系会朝什么方向走。我乐观的期望是,这次会议,可以教育这些重要学者,让他们知道台湾人在想什么,可以有所改变,而不要只是“激动”和“愤怒”。
从台湾方面看,好的是,台湾民众可以更清楚地知道大陆的主流民意在想什么,虽然他们原本可能对此就不陌生。
奉劝我们的“重要学者”,不要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想当然,要平心静气地了解对方的处境和想法,才有交流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