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长江商报》文章:裸滩不等于全民皆裸
(2008-08-02 11:06:37)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两性新说 |
裸滩不等于全民皆裸 | |||
|
|||
面对“裸体海滩”李银河强调“国情”方刚乐观 针对最近有人提出在珠海开放裸体海滩的建议,李银河日前发表言论说:裸体海滩显然不符合中国国情。 一些人反对此项建议的理由主要是对风化的考虑,认为开放裸体海滩有伤风化。针对这一点,李银河表示:风化这个东西是随时空不同而有所变化的。以身体的裸露程度为例,在上世纪50年代,美国的警察还曾在海滩上抓捕穿比基尼泳装的人,理由就是有伤风化。而现在,就连中国人也开始穿比基尼了。欧洲的风化尺度一向是全世界最宽的,比美国要宽。李银河还以法国的裸体海滩为例,回忆1986年在欧洲旅游时曾去看过法国尼斯的裸体海滩,“感觉气氛很祥和,很自然。没有人大惊小怪,也没有淫荡、堕落、有伤风化的感觉”。 李银河对在中国开放裸体海滩并不乐观:“裸体海滩显然不符合中国国情,中国人对身体裸露程度的习惯看法比美国要严谨得多,比欧洲就更加拘谨。因此,一旦开放裸体海滩,对文化的冲击(culture shock)比西方要大得多。如果说裸泳在西方只是对他们的文化一点微不足道的刺激,在中国它对社会习俗会造成颠覆般的冲击。” 但李银河同时认为在中国出现裸体海滩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只是其阻力比在西方社会中要大得多:“要从裹小脚的女人、笑不露齿的女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女人,变成裸泳的女人或者能容忍裸泳的女人,这个跨度真够大的。我们脆弱的神经受不受得了,我还真没把握。” 和李银河同样是性学家的 方刚博士在裸泳这件事情上则比李银河显得乐观和积极很多。方刚是中国裸体海滩的积极主张者。他认为:不能因为多数人不裸,就剥夺少数人裸的权利;并非有了裸体海滩,就要“全民皆裸”;隔离的裸体海滩完全不侵犯穿衣者的权益。 一些评论家认为,李银河和方刚在这个事情上的分歧,显示出新中国第二代性学家和第三代性学家的代际分野。 本报记者 周榕 采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