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情人现象之我见(答珠江商报记者问)

(2006-04-19 18:45:25)
分类: 两性新说
情人现象之我见
答<珠江商报>记者问
 
1、 您认为,在中国,情人现象日渐普遍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方答:
  从个人层面来讲,生命期延长,社会接触面扩大,信息丰富而多元,人的情感必然处于变化中,对新感情的需求成为顺理成章的事。从社会层面来讲,现代社会中,社会对私人生活的控制越来越少,个人私生活的多元选择因此成为可能,并且更少受到干预。  
 
2、 一般来说,在正常的婚姻恋爱关系之外去找情人的主要有哪些类型的人?而一般又
是哪些主要原因促使他们去找情人?
方答:
  各种各样的人均有可能,各种各样的原因均有可能。在现代社会,我们不应该讨论“为什么去找情人”的问题,而应该讨论“为什么不去找情人”的问题。
 
3、 您觉得这种现象给社会,给我们的伦理观、家庭观、情爱观带来什么变化?把它放
在历史里程中来看,它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方答:
  是社会变化了,我们的伦理观、家庭观、情爱观变化了,才会有情人现象。而不是相反。从历史进程来看,我认为它是进步的,它挑战了一夫一妻制的传统模式,尊重了人的情感多元需求,并且为个性发展提供了最大的自由空间。
 
4、 您主张对这种现象持什么态度?社会该控制它吗、道德该谴责它吗?
方答:
  福柯说,一个社会对私人生活控制的越少,就说明这个社会越进步。现代社会,我们没有权利干涉别人的私事,自然也不应该控制和谴责。我们应该持一份开明宽容之心,充分理解和尊重别人的选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