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未来:经验、困境与展望
在通过男性解放沙龙推进内地男性运动的过程中,我们在积累着经验。
男性反传统社会性别模式的过程中,必须主动地、积极地与女性主义者进行沟通。女性主义者与我们具有“血缘”关系,是我们可以争取的最坚定的支持力量。
与传媒的积极合作同样重要,任何思想的推广均须利用媒体。但是也应该注意,传媒基于“抢眼球”的考虑,往往不能深入理解和传达男性觉悟反父权的精神实质,而更多停留在彰显“男人也可以哭”这类个人柔性表达上面,从而进一步造成公众社会的误读与质疑。我们所能做的,只是锲而不舍地继续宣扬我们的思想,相信会一点点改变传媒和公众的认识。
男性运动,还必须同参与者的个人人生规划紧密结合起来。参与者除了应该能够从男性运动中看到推进理想社会的成就感,还应该得到个人的现实收获。笔者自己便将学术研究方向同男性研究与运动结合。但是,从长远的持续发展来看,男性运动需要专门的从业者,需要专职的社会工作者。而这,有赖于相关组织与机构的资金支持。
男性觉悟思想的推广应该重视高校大学生这一群体。年轻的学子们对新思想新观念更有热情,居住更集中也方便参加活动,精力与时间也更充沛,自我反思与革新能力也更强。而且,他们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将他们作为新思想的首选推广对象,事半功倍。
总体而言,中国内地男性觉悟仍处于呼吁与唤起阶段,距离成为一种真正能够影响到社会变革的思潮与运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中各方面阻力也非常大。
首先,西方男性研究与运动的繁荣,是建立在女性主义繁荣的基础之上,而今日中国内地女性主义思想在学术界与主流社会中的普及仍然远远不够。这些均使得男性运动缺少肥厚的、可以迅速“给养”的土壤。
其次,主流男性群体反思父权文化对自身压迫的意识与能力严重不足,行动更是缺失。男性普遍呈现面对父权文化的压迫不自察的态势,自然无法对父权文化提出挑战。
第三,男性研究与运动的“天然盟友”女性主义者中,相当多的人仍然对男性研究与运动持怀疑、警惕、观望的态度,甚至有些人对男性参与社会性别平等建设都心存疑虑。这其实再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男性运动在美国初始阶段的情况,反应出女性主义内部原有的流派差异。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男性研究与运动内部亦有不同的观点之争,像美国那样分裂为各种针锋相对的流派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如何整合资源,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共同前进,是摆在男性研究学者与社会活动家面前的共同问题。
针对这种局势,笔者认为,推进中国内地的男性研究与运动,还应该强调下面这些方面:
首先,积极推动男性气质的学术研究,用以指导男性运动。
其次,积极组建男性关怀组织,着力帮助男性中的弱势群体,如失去工作的男性、婚姻失败的男性、有残疾的男性、与孩子沟通遇阻的男性,等等。
第三,积极通过媒体向公众普及社会性别意识,逐步提高信息传播的质量。
以上这些,也是包括笔者在内的男性解放学术沙龙成员将致力追求的。
我们知道,前面的路既艰辛曲折又很漫长,但是,有对人类更和谐两性关系的向往做支撑,有理想主义作后盾,我们将义无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