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性别话题 |
傾聽男人心﹕匹配
香港明报副刊文章2月 3日 星期五 05:05 更新
【明報專訊】我20歲時,在一家博物館任職。館裏有一名身高160厘米的男孩子,與一名身高170厘米的女孩子談戀愛。他們並肩走過的時候,所有人都轉過頭看。我那時也覺得畫面極不和諧。因為一向的觀念都是,男女拍拖總是男孩子高過女孩子的。那時更有人預言,他們應該不會長久,可是,最終他們卻結婚了。
廣 告
記得他們婚後有一個雨天,那丈夫為他的妻子舉高手臂起雨傘,我當時看也覺得滑稽可笑,現在回想起來只覺羞愧,我那時仍抱主流的思維,沒想過﹕為什麼丈夫一定要比妻子長得高﹖
我相信絕大多數的人想法都跟我一樣,沒有經過自我思考便接受了社會的習慣。
男士「高」標準
就在我背地裏暗暗取笑別人的時候,我自己其實也被大多數人取笑。我的女朋友比我年長4歲,有人更不避諱直接跟我說﹕「你和她不會長久的。」但事實是,到我寫這文章的時候,我們已經結婚10年了。
匹配與否,是男女交往時的重要考慮。身高與年齡之外,學歷、家庭背景、職業、收入等等,同樣重要。各項指標,一律是要求男「高」於女。
但其實,身高、年齡等,跟男女相處有什麼關係呢﹖這「高」標準的背後,其實就是「男強女弱」的理想模式,體現父權文化對男人的揚,對女人的抑。
在「女強男弱」的搭配中,男女同時承受心理壓力。周圍的人會對男人說﹕「還不如他太太呢」、「靠女人養活」、「吃軟飯」等等﹔同時,女方也會被指摘﹕「嫁錯人了」、「沒面子」。但譏笑背後,有沒有人會問一問﹕他們是不是真的相愛﹖真的適合結婚﹖
一個人在任何方面都比另一個人高出一截,其實才是最不匹配。
文﹕方剛 -男性解放學術沙龍召集人
電郵﹕owl1968@sohu.com
■第四屆男人節
從三八至四十——男性的醒覺與更新
「兩岸三地」研討會
日期﹕4月9日(星期日)
講題﹕中國內地男性運動的萌芽
查詢﹕2649 2977
前一篇:小伙子嫁给老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