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报道评论 |
>“男人节”别成男性“诉苦节”
> 正是基于对男性解放的思考,方刚在很早就提出了设立“男人节”的想法,如今也有人提出男人节,并得到相当多社会团体支持时,为什么方刚却向记者表示:“虽然我早年也提出过男人节的设想,但与现在社会上颇有影响的男人节创意毫无关系。我也没有参与到这个男人节的活动中来。”
> 首先,方刚向记者澄清:“各媒体近期所报道‘男人节’,为某杂志提出并倡导的男人节。”并强调“他的解读并不等于我及男性解放学术沙龙的解读。”
> 但他紧接着又说:“我还是支持男人节的。我认为通过确定一个节日,有助于关心男性生存处境,有助于反思父权文化对男性和女性的压迫,从而有助于推进两性平等的建设。”
> 对此,方刚解释说:“我反对将男人节作为一个仅是男性‘诉苦’的节日,我同意一些学者所指出的,如果这样定义和宣传男人节非常有可能使一些父权文化的捍卫者借机强化父权文化的统治的观点。我心目中的男人节,是用来全面颠覆父权文化的,包括父权文化对女性的压迫,从而改变男性生存处境的。”
>
>妻子说我解放得不够
> 早在创立男性解放沙龙组织前,方刚的名字就频频现身媒体。
> 1994年,他开了一个中国采访史上的先例:付费采访。每小时付给他的采访对象20元。同年,他通过调查,完成了国内同性恋方面的第一本纪实书籍。他出版了大陆第一本关于艾滋病人的社会纪实。
> 早在1998年8月,方刚就开设了男性解放的专栏,不过是发表在《女性月刊》上。
> 1999年,他写的大陆第一本关于男性解放的书《男人解放》出版。
> 到目前为止,方刚共出版了30多本著作,他书中的思想在当时的国内以前卫著称。
> 现在,他又有一个很前卫的预言:正如20世纪是女人解放的世纪一样,21世纪将是男人解放的世纪。
> 方刚告诉记者,在西方,男性解放运动最早是由同性恋解放运动开始的。男同性恋者本身就是违反传统父权文化对男性的模式塑造的。只是在中国,同性恋运动有很多专门的人在做,而异性恋男人的解放则一直无人关注,所以他个人目前的努力是专针对异性恋人群的。
> 如今才37岁的方刚向记者感叹道:“我在很多地方不符合传统父权文化对男人的要求。比如说太感性,敏感,遇事有时会优柔寡断,不符合‘刚强’‘勇敢’这些模式。我因此而受到压力颇多。我个人的感觉是,作为父权文化受害者,它告诉我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特别是不应该按我喜欢的方式做的时候,我才真正痛苦。所以,至少对我而言,反对父权文化的过程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
> 方刚对记者说:“我们所致力的男性解放,是一场社会文化运动,不是纯学术研究,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一分钱资助,所以开支都是我个人掏腰包的。”
> 在采访快结束时,方刚愉快地告诉记者:“我家人还是很支持我的。比如妻子就强迫我每个周末必须休息一天,不能读书写作。这就是男性解放所主张的,男人不要压力太大,要学会放松。我和孩子和妻子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这也是男性解放所主张的,更多的关爱家庭和家人。事实上,她认为我解放的还不够,应该更多休息,更多减压,更关爱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