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新媒体代表未来。中国传统媒体的发展程度,比西方落后半个世纪,互联网则是全球同此凉热,发展是平行的。在中国,传统媒体还存在政策门槛,在这个意义上,传统媒体不能算作一个完全竞争市场。传统媒体可能更加倾向于影响力,它的经营情况和影响力关联性更大。在传统媒体,发行量缺少客观、权威的评估,互联网的广告则是完全依据一个很真实的流量,它有更多的技术监测手段。
当然,在新媒体的影响下,传统媒体在注重影响力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实际到达。在美国,广告主已经对传统媒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美国电视广告的投放,过去根据栏目收视率进行估价,但栏目收视率不等于广告收视率,借鉴互联网营销的经验,电视广告采购方已经开始按照广告收视率来进行投放。报纸以后也会面临这种情况,测算广告的实际到达率、单人成本,并使测量效果更加精细,越来越向互联网靠近。
媒体的发展是一个扬弃的过程,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是一种竞合关系,传统媒体的影响力不容忽视,其话语权新媒体无法比拟,新媒体没有采编权,在权威性方面先天不足。新媒体现在大力推“草根”,导致话语权越来越微弱,可信度和商业价值也随之丧失。当然,所谓2.0,依据六度分割理论,对用户的扩张有促进作用。
广告主也很看重媒体的品质感,新媒体生产的产品可能就达不到这种要求。广告投放在草根内容上面,广告主会有所顾虑:这会不会有不好的品牌联想?而传统媒体不存在这个问题。因此新媒体需要借鉴传统媒体在品质管理上的经验。特别是UGC部分,通常是以社区为基础,但浮现出来的东西,需要我们去控制,进行深度的加工、编辑,使其呈现出较高的品质,力争为客户创造一个优质的品牌环境。否则新媒体在市场层面,商业价值就会大打折扣。现在一些分享类或社区类网站等web2.0网站,其广告价值很受质疑,就是因为用户不知道你会把产品广告贴到什么地方,会不会影响品牌形象。
在中国,新媒体的价值被严重低估。传统媒体的广告份额转移到新媒体,还比较艰难。首先当然是传统媒体的话语权依然相当强大。其次,缺乏广告效果的客观认证,目前中国互联网广告价格不到美国的1%,这个巨大的差距也决定了在中国做互联网比美国更加艰难。一些互联网广告公司,做的网站联盟,通过无情压价,其实是踩着大量中小网站的尸体往上走。
互联网价值被低估,也与中国的商业环境不健康有关。在西方,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出现后,看好这种模式的人就会与开发者合作,各自分取相应的收益。因此一个产业起来后,能够非常健康地成长。中国的商业习俗则是:看到你做了一个很好的模式,我回去也做一个。成百上千的复制,只要复制的速度足够快,最后免费就成为必然,市场永远都培育不起来。
上面提到是市场环境问题,也可能是一个商业伦理问题。
还有比如盗版肯定是反商业伦理的。版权经营方面,美国有内容托拉斯,中国则还是一盘散沙,当然这个情况目前在调整,新媒体越来越重视版权。往后,数字内容和版权经营,肯定会成为新媒体的一个爆炸点。总之,商业秩序的形成,商业伦理的培育,需要漫长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韩国强口述,陈彦整理,载于北京某报)
当然,在新媒体的影响下,传统媒体在注重影响力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实际到达。在美国,广告主已经对传统媒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美国电视广告的投放,过去根据栏目收视率进行估价,但栏目收视率不等于广告收视率,借鉴互联网营销的经验,电视广告采购方已经开始按照广告收视率来进行投放。报纸以后也会面临这种情况,测算广告的实际到达率、单人成本,并使测量效果更加精细,越来越向互联网靠近。
媒体的发展是一个扬弃的过程,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是一种竞合关系,传统媒体的影响力不容忽视,其话语权新媒体无法比拟,新媒体没有采编权,在权威性方面先天不足。新媒体现在大力推“草根”,导致话语权越来越微弱,可信度和商业价值也随之丧失。当然,所谓2.0,依据六度分割理论,对用户的扩张有促进作用。
广告主也很看重媒体的品质感,新媒体生产的产品可能就达不到这种要求。广告投放在草根内容上面,广告主会有所顾虑:这会不会有不好的品牌联想?而传统媒体不存在这个问题。因此新媒体需要借鉴传统媒体在品质管理上的经验。特别是UGC部分,通常是以社区为基础,但浮现出来的东西,需要我们去控制,进行深度的加工、编辑,使其呈现出较高的品质,力争为客户创造一个优质的品牌环境。否则新媒体在市场层面,商业价值就会大打折扣。现在一些分享类或社区类网站等web2.0网站,其广告价值很受质疑,就是因为用户不知道你会把产品广告贴到什么地方,会不会影响品牌形象。
在中国,新媒体的价值被严重低估。传统媒体的广告份额转移到新媒体,还比较艰难。首先当然是传统媒体的话语权依然相当强大。其次,缺乏广告效果的客观认证,目前中国互联网广告价格不到美国的1%,这个巨大的差距也决定了在中国做互联网比美国更加艰难。一些互联网广告公司,做的网站联盟,通过无情压价,其实是踩着大量中小网站的尸体往上走。
互联网价值被低估,也与中国的商业环境不健康有关。在西方,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出现后,看好这种模式的人就会与开发者合作,各自分取相应的收益。因此一个产业起来后,能够非常健康地成长。中国的商业习俗则是:看到你做了一个很好的模式,我回去也做一个。成百上千的复制,只要复制的速度足够快,最后免费就成为必然,市场永远都培育不起来。
上面提到是市场环境问题,也可能是一个商业伦理问题。
还有比如盗版肯定是反商业伦理的。版权经营方面,美国有内容托拉斯,中国则还是一盘散沙,当然这个情况目前在调整,新媒体越来越重视版权。往后,数字内容和版权经营,肯定会成为新媒体的一个爆炸点。总之,商业秩序的形成,商业伦理的培育,需要漫长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韩国强口述,陈彦整理,载于北京某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