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向以为:二十之前六十之后的庆生才有意义。
前者庆祝你多了一份话权,后者恭喜你又多活一年。
至于中间岁月,除了意味着离死更近一步,找不到任何仪式化的理由。
对于庆生我越来越流于敷衍,流于得过且过、得不过且不过。
甚至要从朋友们的提醒中,才能获悉自己的生日。
当然这种提醒赋予了庆生某些意义,至少表明我的生存并非虚妄,另有证人及证言。
我怀疑这就是“朋友”的最本质的功能。
关键时刻,可以出现于生命之法庭上,彼此指证:瞧这个人,他还活着。
前者庆祝你多了一份话权,后者恭喜你又多活一年。
至于中间岁月,除了意味着离死更近一步,找不到任何仪式化的理由。
对于庆生我越来越流于敷衍,流于得过且过、得不过且不过。
甚至要从朋友们的提醒中,才能获悉自己的生日。
当然这种提醒赋予了庆生某些意义,至少表明我的生存并非虚妄,另有证人及证言。
我怀疑这就是“朋友”的最本质的功能。
关键时刻,可以出现于生命之法庭上,彼此指证:瞧这个人,他还活着。
前一篇:摄影大师计划
后一篇:Roger Wa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