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老师成了一个通称。
比如赵忠祥,人称赵老师。
又比如柯云路,老师之谓,由外而内:其妻罗雪柯,人前人后地,言必称“柯老师”。
到了张铁林这里,老师二字词性大变。
由第三人称,发展成第一人称。
每以“张老师”自谓,感觉如“朕”。
又有年纪轻轻的史零,不过二十余岁,却也操持《萌芽》多年,一度被烂人封作“80后作家教母”。
史零此人,每提及80后一概呼作“小朋友”。
上周吃饭,烂人居然有样学样,“小朋友小朋友”地放肆起来。
倚小卖小自然不妥,倚老卖老更是可耻。
我中学时代非常喜爱的一个中国作家,祖慰,原名张祖慰。
他在提及笔名时说:在一个谩骂或者敬讳,取代了真名实姓的年代,只有母亲这么叫我:祖慰。
就是一个简单的名字:亲近一些的可以不带姓;不太熟的就带上姓。
像美国人这样,不用区分年龄与性别,地位与职业。
那样多轻松,再也不用去沾污“老师”和“朋友”这样太纯粹的称谓了。
比如赵忠祥,人称赵老师。
又比如柯云路,老师之谓,由外而内:其妻罗雪柯,人前人后地,言必称“柯老师”。
到了张铁林这里,老师二字词性大变。
由第三人称,发展成第一人称。
每以“张老师”自谓,感觉如“朕”。
又有年纪轻轻的史零,不过二十余岁,却也操持《萌芽》多年,一度被烂人封作“80后作家教母”。
史零此人,每提及80后一概呼作“小朋友”。
上周吃饭,烂人居然有样学样,“小朋友小朋友”地放肆起来。
倚小卖小自然不妥,倚老卖老更是可耻。
我中学时代非常喜爱的一个中国作家,祖慰,原名张祖慰。
他在提及笔名时说:在一个谩骂或者敬讳,取代了真名实姓的年代,只有母亲这么叫我:祖慰。
就是一个简单的名字:亲近一些的可以不带姓;不太熟的就带上姓。
像美国人这样,不用区分年龄与性别,地位与职业。
那样多轻松,再也不用去沾污“老师”和“朋友”这样太纯粹的称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