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老师无知,学生无辜,总是在作文课上,强写《记一件有意义的事》。
像我现在面对的,出书。即是,把这些乱七八糟的文字变成书籍,这,是不是有意义呢?
从1989年,第一次有人建议出书,到现在,16年过去了。那时的拒绝,是因为文字糙,数量少。后来历经七、八次,总是觉得:写字,那是很私人的东西,尤其是九十年代,写字沦为不务正业之一种、失败人生之一种。一旦让人知道你居然还会写字,那绝对是非常见不得人的,羞愤欲死的。
再后来,有了网络。写得多了,又有朋友旧话重提。问题是:有了网络,似乎更没有出书的必要。
但是,出书,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也意味着,这好像是必做的功课。像是一场并非期待中的旅行,或者是,一生中的,一切约定俗成的仪式:你活着,你总是要去完成它。
今天不做,明天也要做。硬挺着没有意义,这就是这类事情的“意义”。
那么,完成它吧。我在得肠炎时,一样坚持吃完每一餐饭。
像我现在面对的,出书。即是,把这些乱七八糟的文字变成书籍,这,是不是有意义呢?
从1989年,第一次有人建议出书,到现在,16年过去了。那时的拒绝,是因为文字糙,数量少。后来历经七、八次,总是觉得:写字,那是很私人的东西,尤其是九十年代,写字沦为不务正业之一种、失败人生之一种。一旦让人知道你居然还会写字,那绝对是非常见不得人的,羞愤欲死的。
再后来,有了网络。写得多了,又有朋友旧话重提。问题是:有了网络,似乎更没有出书的必要。
但是,出书,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也意味着,这好像是必做的功课。像是一场并非期待中的旅行,或者是,一生中的,一切约定俗成的仪式:你活着,你总是要去完成它。
今天不做,明天也要做。硬挺着没有意义,这就是这类事情的“意义”。
那么,完成它吧。我在得肠炎时,一样坚持吃完每一餐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