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我不想再亲密地接触女人”。一个有痛的男人在心里嘶喊着。于是,他下意识地远离一切对他有好感的女性。其实这些女性也只是愿意和他做朋友,而没有更多其他的想法。可是他害怕,他恐惧。他心里的痛还没有复原。他担心再出现一个前妻式的人物。“一想起前妻的吵闹我就胆战心惊”。他懦懦地说道。
这是心理咨询中的一幕。恐惧爱,远离爱,心中又渴望爱的人常常就是这样地矛盾着。
于是用事业做填补。可在事业之余又觉着空荡荡的。虽然事业如此的成功,但心里依然饥渴着,那种饥渴正是不管身处何种阶层都不能缺乏的,滋润灵魂的,柔软心田的东西“爱”!
我们几何时身体里的爱被吸干了
,被用尽了。于是等待着来自于外界的填充。可是饥渴中的人太多了。所以,期待,失落;再期待,再失落。如此周而复始。当一个人没有了爱的能力的时候,于是就开始爱的掠夺。失望,不满意,愤怒……此皆期待所致。
在一本有关爱自己的心理学书籍谈道,一个从小没有得到过太多爱的人,必须透过“自爱”完成那一段“被爱”的旅程。否则,这个世界上有再多的爱给予他,他依然不觉着自己有多好!也就是说,所有外在的评价都不如他自己的心声重要。
大多数成年之后的痛,基本上是在孩时的尚未愈合的伤口上又撒了撒盐。其根本依然是童年的创伤。在这种情况下我常常会让一位不知道该如何爱自己的女人抱着一个布蛙娃睡觉。那个布娃娃就代表她童年的自己。当真正地与童年的自己合而为一时,疼痛就消失了。否则,身体里总会有一个小女孩在那里寂寞、无助地叫喊着。
一眼看去,你会发现有很多人身体里都有一个小女孩或者是小男孩。于是,卡在那儿了,不想长大。从而拒绝成长。常常听到很多成年男人都象个孩子似的。想想这样下去再组成家庭时,能有多少爱给别人,于是一代一代如此繁衍,爱的递减是肯定的。于是,繁衍到某一代,小孩得不到基本的爱与安全,而出现的自杀与犯罪实在是在预料之中的事。
从现在的你就开始医治那份痛吧!去找心理医生,去寻找爱自己的方法。让心中惴惴不安的小鼓消失,让安全与爱从心中重新升起。
从逃避中走出来。让所有令你上瘾的东西都靠边站。所有的伤痛都得从爱自己并爱得令自己满足中得到治疗。于是,伤痛完全融入于爱之中。快乐、和谐与圆满充斥着整个生命,笑容溢于言表。
从你开始真正爱你自己那一天开始,你就开始爱这个世界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