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灭绝摧毁了一切,世界重回寂静中。
2.5亿年前的一个黎明,一只在灭绝中幸存的扁肯氏兽,在微弱的晨光下打量着这个荒凉的世界。
生命的迹象几近全无,而它独自立于这土地上。它并不知道,世界已然要由古生代交替至中生代,而以它为代表的爬行动物将成为世界新一代的统治者。
灾难是对原有生命的摧毁,亦是对新生命的催生,生命将由此进入一个全新的历程。
无论是在遥远的中生代还是现在,万物都在孤独中诞生,又在孤独中毁灭。世界从来都没有真正地完美过,万物一次次在贪婪和自大中崛起和衰落。
2.3亿年前,在今天的南美洲阿根廷,一只另类的爬行动物突然从地面上站了起来。它用后肢支撑起身体,大大的眼睛从高处望向远方。它的鼻腔不再被那些讨厌的土腥味儿塞满,它呼吸到了飘荡在高空中的、充满新鲜的味道。它微微地闭上了眼睛,有些陶醉了!
它的名字叫作始驰龙,它的这次站立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族群——恐龙。从此,它们开始了对地球长达1.65亿年的统治。
恐龙是中生代多样化优势陆栖脊椎动物,最早出现在2.3亿年前,灭亡于6500万年前的大灭绝事件。在46亿年地球史中,它们曾经统治地球长达1.65亿年,是统治地球最长的生物。
作为一本科普画册,首先要做到科学,其次就是画作水平。恐龙生活在6500万年前,人类没有见过真正的恐龙。曾经有读者看过这本书,发出质疑:“不可能是画的,一定是拍的。”虽然是读者的质疑,却也道出了画作的高水平。还原恐龙的样貌和生活,必须依据古生物化石材料和权威的科学论文作为参考依据。比如那些图,其根据是真实的化石形态学和相关研究,各种测量数据,细到毛发有多长,牙尖有多高,手指头有多长,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那种环境中同时还可能有其他什么生物,它们吃什么,能做什么样的身体动作,等等。所有的图,都是在研究透彻这些知识之后再去构思想象,通常会反复修改许多稿。
全书180幅画作,全部由科学画家赵闯完成。这位1985年出生的年轻人是一个几乎可以用“天才”来贴标签的艺术家。作为一个科学画家,他21岁时作品就登上了全球科学界权威期刊《Nature》的封面,我们很多熟悉的恐龙形象都是出自他的画笔。
知名主持人李艾也在微博大赞:“终于收到这本书《它们》,我只能说,吊爆了!美轮美奂,栩栩如生,文字简洁,却生动明了的进行了科普,我自己先看,还要留着给未来的娃看……(好的东西总会让人想得很远,并会激发起内心深处的渴望 )”。
说到这里,读者应该大概可以想到《它们》是怎样一本书。在跋中,韩寒说:《它们》就是这样一本书。在我童年的时候,没有这样一本讲壮丽故事、画真实图片的书。儿时那些书本让我一直在想象地球和恐龙的早年模样,即那些不成形的名词一次次塑形的过程,但我却没有给它们想任何一个故事,因为光想它们什么样已经够累了,几乎无暇去琢磨它们干什么。《它们》完成了所有,用有依据的画和有态度的字,直接告诉你地球以往的故事。
在《它们》里,主创团队通过化石透露的点点线索,还原最科学、最贴近真实的恐龙样貌和它们的生活,它们连同它们那些发生在亿万年前的、就像我们吃饭、睡觉、谈恋爱一样的平常往事被一点点复原,通过赵闯高超的画作,直接摆在我们面前,谱写成地球46亿年里最壮美的生命传奇。
关于恐龙的诞生到灭亡以及其中隐藏的科学发现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用哲学的方法来理解科学的各种证据;用艺术的方法来理解宗教的因果关系;用科学的方法来理解艺术的创作过程”。是《它们》的创作主旨。科学的画作,结合人文的文字,让这部作品在保持科学的冷峻的同时,萌生出文艺的温暖气息,散发出生命的自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