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人厌的创新者
(2009-05-20 21:47:03)
标签:
杂谈 |
今天的<新闻联播>里报导了"北方联合出版传媒"和民营合作取得成果的消息.我们"万榕书业"是具体的主体.本人在其中出画面3秒种,声音10秒钟.---据说在后天晚上的<焦点访谈>中.出镜时间会大大提高,心下琢磨没有一分钟也得有三十秒吧...毕竟兄弟为了在传说中的CCTV<新闻联播>露个脸,那可是早上六点出门晚上十二点回家打着飞的专门跑了一趟啊...
这节目最大的好处,是让爹娘终于相信,我做的是正经的生意啊!
这几天还接受了<商界>杂志和德国<法兰克福评论报>的采访.其中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你如何看待自己在行业里的评价?
我说:你是想说我是个话题人物吧.我知道大部分同行都不喜欢我.但我自认是这个行业的创新者,改革者.我对出版行业的贡献,要放在历史的长河中才看得见---说到这里俺就忍不住笑场了.哈哈.
不过客观说,所谓无知者无畏.本人在出版行业里率先或较早发起的改革大致有:
2000:主编了国内第一套"网络文学丛书".(那时还没有当书商)
2002-2003:将小说改编成漫画,安妮宝贝<七月与安生>郭敬明<刻下来的幸福时光>都取得十万册左右业绩.引领一时潮流;
2002:使用蒙肯纸(后来通称轻型纸)而不是传统双胶纸印刷一些印张少的书.使书厚而轻.
2005:分别支付200万给韩寒和安妮宝贝,掀起国内出版业"天价稿酬"潮流.使对内容的争夺成为出版业的竞争角斗场.
2006:打造"亿元女生"郭妮,号称"出版工业化".
2006:下游经销商"加盟制"
2007:首创在图书--王朔<我的千岁寒>---中做广告,书签广告取得数十万元赢利
2008:以自然人身份,和国有出版集团(上市公司)成立合作企业.---而直到09年4月,我和"出版传媒"的业务实践近一年之后,中央才出台了和我们的改革实践完全符合的相关文件.
此外,在出版工作实践中,我坚持:
企业战略论---"专业化出版机构,只做文学类"
对待合作的作家,要建立"经纪人般的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以人或品牌为本,而不是以具体某本书为本"
对待产品,"大部分的图书要精装,掀起精装书革命".
在今天,已经普及的轻型纸,愈发常见的精装书,更惨烈的抢夺书稿的价格战,以及仍在发展的"加盟制",书签广告.以及我坚持认为是先进的"出版商介入内容,使出版工业化"出版理念.以及民营书商和国有企业的合作潮流.都在发生.这是这个行业改革和发展的缩影.我以小小的实践,和许多同业一起探索.只不过因为咱稍微比较爱出风头点,就那么不着人待见,引用一句成语那叫---IT IS UNFAIR!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