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事关《读库0803》

(2008-09-01 00:57:56)
标签:

杂谈

 

    《读库0803》已经出版,这两天陆续发给大家了,请各位注意查收。由于奥运期间山东地区限电,《读库》印刷用纸迟迟生产不出来,导致这一期书足足拖了一个多月,向广大读者致歉。
    随书一并邮寄的,是世纪文景的秋季书目。这本是他们提供给各地发行商的材料,这次特意加印了一些,由我负责派送,免费提供给《读库》的全年订户。希望这个小小的礼物,对于爱书的您来说,是一个有价值的信息平台。


目录


为其他的百分之九十设计                  赵 
“90展”部分展品

 

衣食上拥有半个中国                      傅国涌

 

固执复制                                海 
海波与他们                              杨 

 

幸运之轮
中国学车记               何  伟(Peter Hessler)

 

关庚的生活底稿                          燕 

 

那个时代的书装艺术                      汪家明

 

花花世界且说黑                          林 

 

贱客凯文                                周 

 

佛朗切斯卡:心之形状                    李树波

 

医海钩沉                                袁 

 

祖逖与刘琨                              刘 

 

同居·崔莺莺                            李多钰

 

“哥斯达黎加时代”                      熊 

 


    为贵妇设计一个加了皮草花饰的柏金包,和为非洲穷民设计一个省力方便的滚动水桶,何者更能显现设计的价值?讽刺的是,世界上百分之九十的设计师,不论专长是建筑、工业、时尚、科技或是纯广告,都是为世上那已享有各项善巧的百分之十人口,锦上添花。这所谓的百分之十,当然可能也包括幸运的你我。
    人类今天很多司空见惯的物质文明,和另外那百分之九十的人基本没有什么关系。与此相对照的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种种伟大设计,已经逐渐被全球化和消费主义俘虏,设计师们在欢呼大众公司的甲壳虫汽车、可口可乐瓶、苹果iPod播放器等经典设计的同时,似乎也接受了只为能买得起的人设计的信条。
    “设计有着社会功能,它的真正目的是改善人们的生活。”对于设计师们来说,改善哪些人群的生活,这是个问题。本辑《读库》的第一个专题,介绍的是历年来由不同国家的建筑师、工程师、教授、学生、社会企业共同参与的一项运动结果。运动的名称就叫做“Design for the Other 90%”(为其他的百分之九十设计)。展览的精神,是利用容易取得、成本低廉、考虑永续生态的材料,为改善基本生活需求而设计。主要类别有:住屋、食物、饮水、健康、能源、教育、交通等。

 

 

    《衣食上拥有半个中国》是傅国涌先生的民国实业家的第二篇,主角是纺织大王和面粉大王荣氏兄弟。傅先生所写,并没有着重在一个白手起家的励志故事,他写的是一个“事业几满半天下”的经济王国的崩塌。

 

 

    摄影师海波一次偶然看到一张旧照片,在照片的左上角写着:“留给未来  1973.5.20”。
    “这个对我来说并不遥远的年代,我是如此的熟悉,甚至刻骨铭心。照片中那些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姑娘们现在在哪里?她们都在做什么?我产生了一个想法:让她们重新团聚,并让她们每个人都回到这张老照片的原来位置上,为她们再拍一次,让她们,让我自己,在一百二十五分之一秒中回到1973年。”
    他从此开始了《他们》系列的拍摄。“这套图片作品是我近年来的工作结果,所拍摄的人物大多是我的朋友、我的父母及我自己。重新拍摄,甚至是严格按照过去老照片的样式拍摄(比如人物的排列必须按照当年的位置),并不仅仅是要表现出人与社会的变迁,时光的流逝,更重要的是我企图再现往日的时光,哪怕是在快门按动的瞬间。我迷恋芬芳的时间。”
    “图片是对失去的时间的固执复制,”他说,“这种不讲“摄影技术”,不讲“审美趣味”,不用动脑筋的直接表达方式,是我今天喜欢的。”

 

 

    何伟先生又来了,他这次写的是在中国学车和开车的故事。在北京的外国人常对他说:“我简直不敢相信你在这里还能开车。”但不自己开车又有什么办法呢?
    “课程结束那天,一名学员求我让他开我租来的车回练车场,以便有更多练习机会。我一时头脑发热,竟答应了,结果这七英里的路程成为我在中国最惊险的一段。两次我得冲他大喊,才制止他闯盲弯;另一次,我得抓住方向盘才让他没有一头撞向另一辆车。他从不看后视镜,对路上任何活物都要鸣笛。相比之下,绝对摒弃转向灯简直就成了最微不足道的问题。只差一点点,他就撞上一台停着的拖拉机,或顶上水泥墙。我们最终到达练车场时,我都几乎要跪下来亲吻独木桥了。”
    最终,他不仅能开车,还对我们的路况摸得门清:
    中国人的鸣笛至少也有十种不同的含义。一个持续的“嘀——”意在引起注意;而“嘀、嘀”两声则表示愤怒;特别长的“嘀嘀嘀嘀——嘀嘀嘀嘀”说明此司机陷于交通堵塞,已经穷尽各种歪门邪道而不得脱身,现在只希望路上所有人都统统消失;而“嘀嘀嘀嘀——嘀嘀嘀嘀”的回答说明大家绝对没有消失的意思;有一种结结巴巴的“嘀”声表示恐慌;还有一种事后“嘀——”一般是新手,动作太慢;有一种简洁明了的“嘀”声是说,“我手还放在方向盘上面呢,随时都可能再来”。

 

 

    汪家明老师所写的《那个时代的书装艺术》,所谓“那个时代”,就是鲁迅时代。在他看来,那是一个“大时代”,出版业的兴盛就是一个证明。艺术家、作家、学者的才情可以任意挥洒,迸发出惊人的创造能量。短短一二十年间,中国的创作和出版已经迫近世界潮头,各种流派、风格花样翻新,某些方面,比如漫画,据称达到当时世界顶尖水平。

 

 

    导演凯文·史密斯是好莱坞的一朵奇葩。他用两万八千元拍出的《疯狂店员》,为米拉麦克斯带来一百倍的回报率。这部电影只有一个主场景,就是凯文打工的便利店。他靠片中太多太暴烈的脏话,成为“X世代的伍迪·艾伦”。他的趣味比较低俗恶俗庸俗,和美国广大的八○后保持高度一致——性、漫画和好莱坞大片。美国的青少年爱死这部电影了,他们通过努力使其获得一个极酷的头衔——全美录像带连锁店遭顾客偷窃最多的影片。

 

 

    本辑藏书票由姬炤华先生绘制。

 

http://node2.foto.ycstatic.com/200809/01/6/26940598.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